“苏南模式”的异军突起,有它的历史必然性,“苏南模式”的演进,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苏南模式”在历史上有它光辉的历程,在其演进过程中,也呈现出它的特色,保留了自己的相对优势。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探索“苏南模式”乡镇企业需要改进的症结之所在,是可以理解的,但把“苏南模式”说得一无是处,这不仅伤了苏南人的心,对我们作为“苏南模式”见证明人来说,也觉得颇欠公允。 多少年来,我们对“苏南模式”的萌芽、成长、崛起、创新,作过跟踪研究。不仅“苏南模式”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现有的相对优势也需要重视。“苏南模式”之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能够崛起,就因为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这几乎是唯一被认可的发展方式。“苏南模式”最根本的功绩是两条:一是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道路,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致富农民,繁荣农村;二是“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在计划经济夹缝里生长,却不断地冲击计划经济,开辟通向市场经济之路,使改革开放能趋易避难,较快地取得成效而吸收震荡(吴敬琏,1992)。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苏南乡镇企业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晰、资产负债率过高等等深层次矛盾,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创新和演进就成为必要的步骤,但这不是“苏南模式”历史的终结,而是通过演进和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顾松年,2000)。 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演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里着重谈谈“苏南模式”的再演进。全球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模式。如果说,过去几年“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开展大规模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建设的需要,那么现在的再演进,就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需要。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在逼着企业要以全球为坐标,重新思考自己的地位和经营定位,进行新的产业转型,进行传统企业向数码时代、网络时代新型企业转型。千万不要以为电子化和网络化离自己还远得很而迟迟不前,直面入世,那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也许后进地区乡镇企业转型还不那么迫切,而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转型、提升却是别无选择的现实。也许有人担心“苏南模式”乡镇企业改制尚未划上圆满的句号,那也只能是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一样,以新的转型带动产权制度改革。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充分运用“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的相对优势,促进再演进的顺利进行。 一、运用“苏南模式”集体资本相对雄厚的优势,促进和引导乡镇企业提升和转型 集体资本比较雄厚,这是“苏南模式”的一个相对优势。不同的发展模式,资金积累、产品结构、企业组织也就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苏南乡镇企业以集体为主,不仅有集体自身的资金,而且有银行的支持,以及拆借、集资,因而积累了相当庞大的集体资产。这笔集体资本,在产权制度改革中,纷纷退出原有生产企业,又没有在开创新的生产领域得到充分的运用,这不能不是一个战略性的失误(徐元明,2001)。现在,在“苏南模式”再演进、苏南乡镇企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应该最大限度地运用这个优势。 苏南乡镇工业企业积累的集体资本,根据粗略的估计,约在1000亿元左右。从一些典型材料来看,吴县市现有集体经营性资产30亿元,此外,尚有20亿元的非经营性资产。在30亿元经营性资产中,出现四个方面的流向:30%入股在企业,近40%租赁给企业,15%拍卖后变为货币资本,15%尚在未改制企业。仅是集体手中掌握的货币资本即在3-4亿元左右。同时,做好收缴工作,也是一项不小的收入,吴江市1999年应收集体资产转让金、出租资产租金、出借资金利息和投资红利共2.89亿元,年终实际收缴到帐2.77亿元。即使有些乡镇将这笔集体资本金转为小城镇建设、修桥补路等基础建设,或纳入日常开支以至盖楼堂馆所,但这仍是一笔不小的可用资金。 应该用好这笔集体资金,在最关键的方面推动乡镇企业的提升和转型,包括:通过与国内外高科技企业配套协作进行转型;通过参与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进行转型,从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发展高生产能力的中小企业进行转型,帮助企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进设备、产品和服务;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进行转型;通过参与技术创新,形成一批创新企业进行转型。 启动这些转型工程,政府的引导、鼓励、扶持是绝不可少的。“政企分开”绝不等于撒手不管。而运用相对雄厚的集体资本,进行资本运营更是一个锐利的武器。可以使用投资、参股、借贷、担保、重组以及减轻租赁费用等等办法,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转型和提升。 现在,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提升、转型,这已是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一股潮流,政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新加坡还专门制定了《新加坡中小企业21世纪10年发展计划》,我们应该借鉴这些经验。尤其是新加坡提出的建立“中小企业网络门户”的构想,这会大大增强中小企业在网络上的形象,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进入电子商务的步伐;建立合作性的中介服务与提升服务行业的素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降低中小企业承担的服务费用;培育创业人才,提高员工的素质,等等。当然,乡镇企业的再演进和提升绝非易事,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蹶而就,但也要看到中小企业具有容易转型的优势,重要的是要及时启动转型工程,把易于转型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