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民营企业的创业支点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卉萍 本刊记者

原文出处:
《政策与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民营企业要重点发展的ABC

      9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理论领域中有四方面引人注目的发展:一是对资本的承认,资本运营、按资分配等已经写入党的“十五大”文件;二是肯定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三是形成了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的改革思路,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和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已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四是提出要努力将社会资金从间接投资转换为直接投资,资本市场扩容不断加速。这些进展标志着,民营企业发展的大环境逐步趋于成熟。

      如今,我国民营企业无论是在数量发展,还是在国民经济贡献中都显现出了国企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它目前仍存在自身素质和一些无法逾越的经济制度障碍。

      经济学家萧灼基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着七大障碍:

      第一,国民待遇问题亟待落实。给国外企业国民待遇,也要给国内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尤其是平等的融资条件。这主要是指:在上市公司方面,要给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以同样的政策,私有企业也应该作为上市公司的主要发起单位;一级市场对国有企业配股,有条件的私营企业也应该配股和发行债券;私营企业也可以作为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应多建立民办的股份制银行,只有民生银行一个民办银行是不够的。

      第二,观念上的误区。虽然私营经济已从“异己力量”到“补充力量”到“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对非公有制经济形成的不少片面的思维定势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三,私营企业家信心不足,体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防止民营企业中也出现国有经济的体制。

      第四,速度与质量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只强调发展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

      第五,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尊重社会。

      第六,可持续发展问题。私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要注意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

      第七,培养民营企业家的问题。中国需要专门的机构,一方面培养出一批年轻人专门为民营经济服务,另一方面对在职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以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外市场的急剧变化和国民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非国有经济内部结构偏差的负面作用日益明显,对其高速增长和行业扩展形成了阻碍。例如,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产权单一、小富即安、贪大求全、极端冒进、盲目造名、战略危机、独断专行等误区。

      而市场经济强调的是规则,人人都要遵守的规则,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时候,在规则越来越严格和完善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面临着新规则下的再次创业,其重点将是摒弃自身经济行为中的弱势,整合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新机遇。

      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按照企业组织理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是委托一种代理关系,即代表财产关系的委托人,委托具有管理技能的职业经理团队代理组织生产要素,从事赢利为目的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与销售活动。相应地,企业事实上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不同利益主体的共同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企业治理结构。众多经验性结果表明,企业的兴衰成败、业绩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合理并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及在经济中的地位实际取决于能否建立起合理的治理结构并使之趋于完善。

      如果以完整意义的治理结构观察中国“民营经济”现象,现实所称谓的“民营经济”实际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国有民营、非国有民营、非国有国营。其中,人们约定俗成的民营经济更多是指非国有民营这一类别。这类民营企业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是其治理结构多数都不甚合理,突出表现在:多数私营企业财产关系清晰,但经营能力较差,更多地带有家族式企业的色彩,一般不存在职业经理阶层;而有些企业尽管经营能力尚好,不少拥有职业管理团队,但财产关系却待进一步清晰化,由此易于导致内部人控制。激烈的竞争局面已非往日可比,因此合理的治理结构日显重要,甚至成为影响企业生存的头等大事,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将财产关系明确化成为部分私营企业的基本要求,例如“四通”的管理层收购,“联想”的明确产权关系均是其中突出的例子。其特点是,先寻找出明确的产权主体,进而才能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并由此建立起对代理人进行监控的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保证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限责任股份制是最佳的形式,因为它较其他形式更能综合、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关系,这集中反映在两点:一是有一个中立的程序,从而较易程序化;二是有较好的退出机制。面对性质复杂的多元利益主体,问题的关键是能否使游戏进行下去,并建立规则,这就要求承认各自的既得利益,求大同存小异。股份制是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通过股份来体现利益,进而为形成机制建立治理结构奠定基础。在目前以知识为本的经济活动中,对私营企业来讲,建立起更有激励性的治理结构尤为重要。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从而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搏奕关系。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代理人通常比委托人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因此代理人有可能利用这一优势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人们曾尝试采取种种措施来强化约束,但由于并不能最终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而效果不佳,进而人们更多的是从激励角度入手,力图使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一致化,形成某种主从式的治理结构,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就是期权制。期权制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它让代理人加入到委托人的行列,从而有效地减弱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搏奕关系,信息的不对称性减低,监督和管理成本减小;另一方面由于是期权,需要与业绩挂钩,又不需要即时兑换分红,这使激励与股东利益相容。正因为如此,期权成为目前众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所青睐的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