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与小城市建设

作 者:
晓亮 

作者简介:
晓亮 中国民私营经济协会高级顾问、著名经济学家、本刊专家组成员

原文出处:
《经贸导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1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小城镇、小城市建设,应以发展民私营经济为依托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认为,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应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

      中国要改变二元化的经济结构,必须把农村大量的富余人口转移出来,办非农产业,建设城市,才能走向现代化。所以,发展各种类型的城市,特别是建设大量的中小城市,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课题,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它涉及到上亿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涉及到人口户籍政策、就业政策等等的调整,涉及到大量资金的筹措,更涉及到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等等。从根本上说,它还涉及到农业的发展程度,特别是粮食生产有多大支撑力的问题,并不是想发展建设城市就能发展建设起来的。

      我认为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为条件、为依托。这是20多年来小城市、小城镇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民营经济,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等。它们全是利用民间投资办的,是以民为主体的企业,老百姓自办的企业,非国有国营企业。在我国实际情况下,主要依靠国家投资来办企业,来建设城市,是不现实的。今后大城市,特大城市也许还主要依靠国家直接投资来建设,但也要吸引民间投资。而中小城市、小城镇,只能主要依靠民间投资,用老百姓的钱办企业,办文化教育事业,办第三产业,建设城市。

      城市是人口的集聚地,也是大批企业的集聚地。如果说企业是一个个现实的生产力的点,那么,城市则是生产力的群。有人众多的企业,才可以实现专业化的分工,企业之间的配套生产,公共设施的协作共用。城市也好,城镇也罢,有了众多的非农产业,才能把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带动起来,才能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才有整个居民素质的提高,才能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导,但也要办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否则,就业便成问题;而小城市、小城镇,必须也必然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民私营经济为主。

      我国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这种实例。

      比如温州市20多年来经济的蓬勃发展,主要依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那里国有、集体企业比重很小。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人民生活便大为改善,城市面貌也大为改观。20世纪80年代末,温州还是一个破旧的老城,街道上架子稍大点的汽车都走不开。10年后,完全变样了,高楼大厦起来了,街道、设施也像个大中城市了,飞机、火车也通了。飞机场、高速公路都是民间投资办的。这是一个老城市改造为新城市的实例,它依靠的是民私营经济的大发展。民私营经济成了温州市发展的实际内容和有力支撑。

      温州市南面的龙港市,完全是依靠农民投资办起来的。它是一个新城市,生产型城市,它的主体几乎完全是民私营经济。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政府只是做了组织、规划工作,制定政策,加以引导。

      至于像台州市、义乌市,同样是依靠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义乌市是依靠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进城;城市的扩大,又把周围的专业村、专业镇包括进来,变成了城市的组成部分。目前,义乌市一些民营企业,完成了二次创业,达到了现代企业水平。

      建设城市,发展城市,必须同发展民私营经济结合起来。小城镇建设,要以乡镇企业的集聚为前提。乡镇企业以及整个民私营企业,太分散了不行。集聚了,才能有规模效益,才能有其他企事业的发展。现在一些地方建立工业园区,民营企业开发区等,是引导企业集聚的好办法。

      建设现代化城市要坚持高标准

      我早在20年前就发表过这样的观点: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的概念,并且是动态性概念。要达到公认的标准,人家才能承认。不要把中国特色同高标准对立起来。在建设四个现代化过程中,是要有中国特色,也必然会有特色。大有大的特色,小也有小的特色。每个地方,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义乌市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就是特色,商贸名城也是特色。很多城市,就是靠特色出名的。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就没有自己与其他地方不同之点。所以,强调特色是对的,要时时事事注意保持、发扬和提高自己的特色。但建设现代化城市,绝不能降低现代化的标准。

      现代化城市还要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有旅游景点,历史遗产、文化、教育、科学设施,特别是要有高素质的科学管理人才。要使居民不仅要有生产、工作的场所,还要有生活、休闲、娱乐场所,而且处处能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深圳市这些年来的建设,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污染较轻,空气清爽,因此吸引国内外的许多旅游者去旅游,甚至去休闲、居住,而不仅仅是看其“现代化”。此外,文化科学设施等等也应列入现代化内涵之中。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要高,内容要丰富多彩。

      不妨引进“城市形象”的概念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象问题。形象不仅仅是外在的表象,也是有深刻内涵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形象是好的形象,什么样的形象是不好的形象。形象是自然而然地形成呢,还是有意识、有目标地树立和创造。

      在没有“城市形象”概念之前,城市形象的形成是自发的,或基本上是自发的;有了“城市形象”概念之后,“城市形象”的建设,就可以由自发性进入自觉性,包括自觉地改变形象,提高形象,造就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