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外汇的重要来源,并业已成为我国新兴的市场经济的不可缺少的主体。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是东南沿海省份与西部内陆省份生产力极不平衡,经济水平由东向西渐次递减,在地域上形成比较明显的三个大的经济区域:东部发达区、中部中等区、西部落后区。这种不平衡格局表现在区域乡镇企业就是10个农村工业发达省份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的63.8%,比其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54.2%要高出9.6个百分点,而9个农村工业最不发达省份乡镇企业产值仅占全国的4.7%,比其社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的9.6%要低5个百分点,另外10个农村工业中等发达的省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1.5%,比其社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的36.2%低4.7个百分点。可见,在全国范围内乡镇企业的发展程度是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紧密关联的。 一、区域差异化分析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1980-1994年15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东、中、西部之比为19.88:16.20:15.78,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4.1个百分点,而近几年更有差距扩大的趋势。1994年东西部地区农村社会总产值差距已有8倍,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9万多亿元,其中江苏省达6780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的17.4%,是西部地区10个省区乡镇企业产值总和的2倍。在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方面,东部地区非农产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90%以上,农业产值不足10%;西部地区非农产业产值仅占10%,农业产值却占90%。 近年来,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落后的中、西北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广东、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已超过2000元,上海更高达人均3000元,是甘肃省人均纯收入的5倍。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和区域差异的急速扩大。而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模式的选择上,发展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缪尔达尔认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趋势与其说是缩小区位差,不如说是扩大区位差,因为在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之间,资本和劳动都是从后者流向前者,所以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平衡不可兼得。威廉森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地区差异将会扩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差异就将趋于收敛,他以人均收入为标志,其变异系数形成一条U型曲线。弗里德曼随即提出“核心与边缘区模型”,把地区发展趋势分为几个阶段,以人口和经济过度集中引起成本递增、效率递减为转折点,逐渐进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根据我国的现状,应坚持区域增长极发展政策,在东部发达地区推进以“城市增长极”为主的政策,中西部落后地区推进“产业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相结合的政策,以实现“产业增长极”的点和“城市增长极”的面的结合。 二、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对策 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起步于80年代初期的“社队企业”,直到80年代中期才得以较大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积累小,因而难以得到较大的发展,与全国相比差距极大。90年代西部乡镇企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国的5%左右,只有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净增产值的1/4。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基础落后、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使得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经济成分中个体企业占主要部分,而由于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产业结构雷同,争规模、争原料、争能源,靠落后的设备和工艺技术,生产长期处于低层次连转状态,企业高比例、超负荷地负债经营,后劲不足,步履艰难。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对策。 1.实行适应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政策 兴办乡镇企业要立足于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中西部地区发展乡镇企业要面向国内外市场需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既要开发发展质量高、销路好的产品,又要有治理污染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可靠措施,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大多数地区应当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企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条件的要把运输业作为突破口来抓。同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发展矿业、建材、小水电和旅游等资源性产业以及商业、服务业、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提倡不同组织形式的乡镇企业共同发展 发展乡镇企业要在坚持原有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的基础上,加快联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 中西部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乡镇企业的组织形式上要放开手脚,充分竞争以提高速度。同时建立健全乡镇企业的法律保护制度,避免行政干预过多,阻止挤占、挪用、抽调企业的资金,以使企业产权明晰,企业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发展的路子 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所以要从当地的资源、人才、交通、能源、水源等综合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乡镇工业小区,集中连片发展。集中连片发展主要是依托现有小城镇和乡镇企业有一定基础的地方,相对集中发展;在沿海开放地区、边贸口岸,处于交通沿线的有丰富资源开发的地方要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实行开放政策,打破城乡分割格局,允许农村集体和个人进城发展,同时要实行鼓励政策以采取优惠的措施吸引农民,吸引条件较差的乡村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创办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