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跨越发展的学习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华胜(1973-03),男(汉),四川成都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北航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柳卸林(1957-09),男(汉),浙江衢县人,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0

原文出处:
科研管理

内容提要:

本文着重讨论了中小民营企业进行技术跨越的学习机制,建立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学习机制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泉州市的民营企业作了实证研究,采用非定量的描述法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学习特征进行了识别,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观点。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字号:

      文章编号:1000-2995(2001)01-0064-10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知识要素对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组织学习作为增加企业内部知识含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正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关于学习的文献已经很多,其中多数将注意力集中于企业的管理者应如何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而对企业是如何形成其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较少(Garvin,1993[1];Ulrich,Jick and Von Glinow,1993[2];Swee Goh.,Gregory Richards,1997[3])。这方面研究尤其受到忽略的是中小企业,它们没由如Intel 和微软那样显赫的声名和完善的学习开发机制,因而难以受到重视。

      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践表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企业,如日本的企业90%以上为中小企业,日本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这些企业(斋藤优,1996[4])。进入八十年代,美国大约70%的创新来自于小企业,小企业的人均发明为大企业的两倍,小企业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2%、38%、17%、和12%(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1998)。

      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在最近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中国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私营企业占已到33%,而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下降为37%[6]。私营企业中大多数中小企业。

      机制灵活是我国中小民营迅速发展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课题》组,1998[7],刘源,1998[8],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1998[9],徐冠华,1999[10])。然而, 也应看到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至今,正面临新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技术能力低下,产品技术含量低,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中小民营企业的这些弱点已逐渐暴露。在新的竞争形式下,企业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升级,这是民营企业确保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究竟有无学习机制,以及这种机制的有效性。但在目前,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研究仍集中于中小民营企业对经济供献价值的研究和民营企业特殊经营的研究,缺乏对民营中小企业学习机制的研究。要回答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学习来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深入民营企业进行实际考察,以分析其学习机制。本文拟在这一领域作一尝试。

      2 研究的思路

      组织学习的一个基本目的是建立一个可以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经验中进行学习的机制,并能生产、储存和搜索知识,最终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以达到组织行动的理想效果。这里知识包括两类,其一是有形的知识,体现于各种设备,规章制度,图书文件,专利图纸中的知识;另一种是软的知识,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大脑中的知识,如员工技能。对企业学习机制研究一个重点就是要了解知识是如何为企业所掌握,并最终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具体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2)组织的学习转化机制是什么? 如何将个体的学习行为转变为群体的学习行为。新知识总是从个人开始的,然后转化为在整体上对公司很有价值的群体知识。如果没有个人创意和发生在组织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影响,一个组织是不可能自行创造知识。在组织层次上通过讨论、经验共享和观察,知识可以被放大和具体化。用于描述知识学习中起关键用的要素或机制的一个类似的概念是学习代理。因此需要回答组织学习代理模式是什么?

      3)学习机制与跨越发展的关系?

      我们通过图1给出组织学习机制的一个描述图。

      学习机制的输入要素有:环境、信息,资源和人才。

      环境要素的作用在许多著名学者的文献中已得到阐述(Poter,1985[11];Parahard,1990[12])。

      一般来讲企业所面临的激烈的竞争环境是推动企业组织学习的第一要素。在高度竞争环境中,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预测能力。另外,从环境的结构要素来讲,还包括国家的整个政治经济宏观环境,企业与其它企业的策略联盟所形成的联系,与供应商,客户的关系等。

      信息是企业进行学习的源泉和学习加工的对象。学习可以来源于许多渠道,如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有战略联盟的组织,甚至也可以向竞争对手学习。

      资源是企业用于学习的资金、设备、时间的投入。

      人才作为企业学习的要素正日益受到重视。企业内部的人才是企业知识技术的载体。外部人才的引进,常常能在管理上,技术上,个体风格上影响企业的知识存量。

      以上四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了企业不断学习的动力模式。处于竞争前沿的企业,其自身的知识积累非常重要。而后发的企业,外部信息的输入,即技术的引进显得非常重要。正是不同的动力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学习动向。企业学习动力同时也受到企业的组织内环境的影响,如企业的产权制度,人才战略,激励机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