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1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2000)06-0012-0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狠下功夫。从西部地区和甘肃的实际情况看,现有的国有企业不少处于困难境地,再去发展新的国有企业既无动力又无潜力,因此,西部今后原则上不再建设新的国有企业是深化改革,收缩、优化国家在竞争性行业投资的需要,是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的明智选择。同时,西部地区及甘肃省现在的所有制结构是:国有经济比重很大,而个体、私营、外资等民营经济比重很小,使得整个国民经济缺乏活力,发展速度缓慢。所以,把民营经济作为主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支持其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民营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民营经济这一名词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是为了既区别于前苏联和东欧的私有化经济,又能保护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顺利发展的一个新的词汇。 什么叫民营经济?笔者的意见是:凡是由非国有资本投资兴办和由不代表国有资产的民间企业家或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都可统称为民营经济。它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民办科技企业,城乡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及合伙企业,外资独资和合作企业等。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混合型经济,将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主要的经济形式。它的主要优势在于体制创新、机制灵活、决策快速、运作便捷,具有较强的活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过去,有很多人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再度兴起,是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而造成的。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因为它总是把国有国营经济看作是生产力水平高的表现,而把民营经济看作是生产力水平低的必然产物。但事实上,我国民营经济并没有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大量产生,恰恰相反,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反而集中了全国70%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有些私营企业和企业集团,不仅规模大、产品先进,而且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很高,成为提高当地生产力整体水平的主要力量。这就充分说明,民营经济不仅不是低生产力水平的必然产物,而且完全能够成为高生产力水平的经济形式。同时也说明,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从发展主体上讲,在社会再生产中,资本增值是一般规律和必然要求,民间资本的所有者必然要寻求投资发展的机会,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从社会需求的客体上来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许多生产领域、服务行业和新兴的行业更适合于民营经济来担当,单一的国有经济是无法涵盖所有的经济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必须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协调发展,才能较快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这一原理可以说明,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之所以较慢,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形式过分单一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改革开放以后,调整所有制结构,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战略,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与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快、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慢有很大关系。 二、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所有制理论为武器,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 党的十五大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邓小平理论,在所有制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第一,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经济由过去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更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一更改,人代会对我国宪法也进行了相应修改,正式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第三,第一次明确提出,允许公有制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这就大大扩展了多种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第四,明确提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这就为像甘肃这样的西部省份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了绿灯,开辟了道路。 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事实表明,上述所有制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完全符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然而,西部地区的某些领导者对此并不是都认识明确了。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民营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因此,必须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关于所有制的理论为武器,消除一切障碍,为民营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铺平道路。 1.要清除某些领导者思想上的“怕”字 他们一怕发展民营经济会冲击甚至威胁国有经济。二怕民营经济的发展会导致私有化,从而改变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导的性质。三怕民营经济发展会产生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用十五大理论来衡量这些“怕”字,显然都是没有根据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怕字呢?从本质上看,依然是有些领导者怕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错误”。这些人口头上也喊要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但由于思想僵化,遇到实际问题总是脱离正确理论的指导,患得患失,怕这怕那,就是不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贫困。因此,要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继续开展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理论的再教育。 2.要走出传统理论的误区 长期以来,传统理论对非国有经济形成了不少片面的思维定势,如把它视为国有经济的异己力量,限制其发展;或者认为私营、个体经济是短命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允许它存在;或者认为私营、个体经济是低级的经济形式,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等等。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民营经济不是异己力量,也不是补充力量,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产品出口、为居民服务、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与国有经济一样对国家对社会作出了多种贡献,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限制民营经济也就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事实也证明,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些企业也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和实力,它决不是生产力水平低的产物,其发展和壮大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因此,必须走出传统理论的误区,为民营经济重新确立其理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