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作 者:

作者简介:
宗锦耀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副局长

原文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1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农民收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今后乡镇企业怎样在这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发挥更大作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乡镇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发展起来的。21年来平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 还出现了1984 年—1988年和1992年—1996年的两个高潮,速度达到30%以上。到1999年年底全国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国内生产总值的30 %、 工业增加值的49%、出口交货值的38%和农民收入的34%都来自乡镇企业。实践证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问题,推进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离开乡镇企业,都是不可能的。

      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乡镇企业提供给每个农民的工资收入由1978 年的10.74 元增加到1999年的683.4元,年均增长23%。

      农民平均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8.04%上升到1999年的34%。

      21年来,乡镇企业用于补农、建农资金达1000多亿元,支援农业生产,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

      据测算,今后五年乡镇企业每年可增加就业机会200万人, 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机会。

      乡镇企业在增长速度迅速加快的同时,对农民就业和增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乡镇企业成为20年来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1978年至1999年21年间,乡镇企业提供给每个农民的工资收入由10.74 元增加到683.4元,年均增长23%,比农民收入增长14.1%的年均水平高8.9个百分点。农民平均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8.04%上升到1999年的34%。

      除了工资这一块之外,乡镇企业中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提供的红利、租赁和承包企业提供的租赁承包收入、个体私营企业的利润以及企业转作奖金的利润等,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乡镇企业还间接增加农民收入,21年来,乡镇企业用于补农建农的资金达1000多亿元,支援农业生产,增加了农业收入。

      乡镇企业让1.29亿人有业就、有钱挣,这个贡献怎么说都不过分。

      从今后的方向看,目前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才刚刚起步,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乡镇企业的历史使命还远未完成,新世纪必须加快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加大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的比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乡镇企业将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据测算,今后五年, 乡镇企业每年可增加就业机会200万人,如果乡镇企业适当集中,比分散布局就业能力可扩张50%以上,这可以充分打开农村就业的空间,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机会。乡镇企业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涉农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进入这部分产业领域的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潜力也将是巨大的。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支持将更多地从补农建农向带农方面转变,大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乡镇企业,会带动千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直接享受到更多的利润。

      总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乡镇企业始终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起着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阶段乡镇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

      乡镇企业增加值平均发展速度放慢,出口对乡镇企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亏损企业数量增多,吸纳劳动力的速度有所减缓。

      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了资本对劳动的排斥,乡镇企业提供给农民的工资收入增长幅度下降。

      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制约了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如去年全国发放贷款比上年增长了18%,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却比上年下降了12%。各层次向乡镇企业收费的项目达1000多种。法律法规落实难。

      进入“九五”以来,市场成为最主要的约束,政策扶持有所弱化,乡镇企业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进入了一个体制创新、结构调整和素质提高的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增加值平均发展速度为42.5%,1995年为33.6%,1996年为21%,1997年为18%,1998年为17.3%,1999年为14%。同时,出口增长大幅度下降。1986年—1990年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平均增长45.07%,1991 年 —1995 年平均递增63.48%,1996年仅增长11.4%,1997年增长16.8%,1998年增长8%,1999年增长13%,出口对乡镇企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亏损企业数量增多,亏损额增加。1995年乡镇企业亏损个数133万个。1996年乡镇企业亏损面为8%,1997 年为8.5%,1998年为8.4%,1999年为10.2%;资产收益率下降,1999 年为20.3%,比1996年下降4.8个百分点;总资产回报率为9.8%,下降3.2个百分点;负债率居高不下,流动资产不能偿付流动负债,财务状况也不好。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速度有所减缓。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速度减缓甚至下降。 1981 年—1985 年乡镇企业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070 万人,1986年—1990年吸纳2286万人,1991年— 1995年吸纳3596万人,这3个“五年”时期平均每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分别为814 万、 475.2万、719.2万人。1996年为647万人,1997年减少458万人,1998年减少513万人,1999年仅增加了8万人。

      ——资本开始排斥劳动。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了资本对劳动的排斥,资本开始大量替代劳动。1978年乡镇企业每万元固定资本可以安排12.3人就业,1997年下降到0.67人,1999年下降到0.53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