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0)06—021—0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中,我国及时调整了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的所有制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民营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非国有经济的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在流通领域,国有商业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下降到20%左右,民营经济占了70%以上。显然各种非国有的民营经济已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因素。同时更应看到进入新的世纪,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更宽松、条件更成熟、前途更广阔,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面临着一次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认识这种机遇,把握发展机遇,对于进一步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十分重要。 一 新经济形态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与质量升级提供了新契机 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而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的更快发展,必须注重体制与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制约功能,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作用。 这是因为凡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一是具有战略性,二是具有风险性。因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要靠市场风险资本的推动,靠民间投资基金的“孵化”。除了战略性高科技产业要由国有经济直接独资或控股经营外,其它一般竞争性的产业应在所有制方面彻底放开,尤其必须进一步重视民营经济的作用,努力实现竞争性高科技产业领域经济主体民营化。 重视民营经济与个人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作用是由人力资本的规律性特点决定的。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呈个人化趋势,较之其它产权更具有天然的排它性,其智力资本的现实功能大小完全取决于产权主体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高新技术产业尤其具有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充分实施民有、民治、民享的发展模式,就可充分激发广大知识分子把潜在的人力资本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要看到民营经济是相对官营经济的一个概念,它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外资经济和其它非国有国营的经济主体。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利用好入世以后的5年过渡期, 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经济从竞争性产业领域基本退出,以集中力量确保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基础产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与关键性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以应付入世以后外资经济的冲击。在所有竞争性产业领域,要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创造条件吸引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参与国营企业的产权改革,实现经济主体的非国有化即民营化。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要充分考虑人力资本的产权特点,最大限度地吸引各种民营经济与外资参与开发。 民营经济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民营经济可获得新的质量升级,重塑新的社会形象,从一般的贩卖、修理等简单的劳动密集性行业进入知识密集性高的新型产业,必然带动其经营管理水平的创新。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新创立的一批高科技产业如搜狐、新浪、网易等一批网络企业正代表着新生代民营经济的新形象。当1999年国务院有关部委确定建立1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以后,全国各地大批进入大学园企业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几乎全都是优秀的高中级知识分子。新生代民营经济的崛起又带动了传统民营企业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与经营创新。自1999年以来,在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营企业中普遍出现了“经理改革”,即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向市场公开选聘经营主帅,以冲出“家族化围城”,跳出家族管理圈子,从传统“家族化企业”向现代企业“蜕变”。以上说明,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最终成为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既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又能从整体上提升发展质量。 二 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配置的良好机遇 国有经济的低效率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过分迷恋公有制形式的失误以及不断追求所有制升级过渡的“左”的做法,致使国有经济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让国有经济“包打天下”的结果造成了国有经济普遍运行的低效率,既浪费了最宝贵的国有经济资源,又不利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有了极大的变化,如工业产值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78%下降到1999年的33%, 非国有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同期的22 %上升到67%。但是对整个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只有1/3的国有经济,却占有2/ 3最稀缺的资本资源, 这说明国有经济占有的资源与其产出的效率极不相称,必须在资源占有的所有制结构上进行重大调整。因此,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在生产资源占有的结构上作文章,进一步减少国有经济在资源占有上的比重,让产出效率高的私营经济、混合经济及其它非国有经济占有更多的资源,以减少各种“公地的悲剧”的继续发生。 随着国有经济在许多竞争性产业、领域的退出,随着国有经济在资源占有结构中的比重下降,就给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有经济从竞争性产业领域的退出与国有企业改革往往是互相联系的过程,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入必然是单一的国有产权向混合的非国有产权多元产权结构转化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发展除了有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骨干外,大量的仍是中小企业。国有经济从中小企业退出来的改革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 )整体全部退出,企业产权整体有偿置换为非国有经济,如国企产权整体拍卖和一次性买断企业产权;(2 )国有经济从中小企业产权中部分退出,保留部分参股或合资合营,与其它非国有产权组合为新的企业多元产权结构;(3)暂时出让中小国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财产使用权, 如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等;(4)有的可将国企部分资产量化到个人, 再在此基础上组建新的混合产权结构。总之,不管采取何种形式,绝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会实行民营化,这就必然产生一大批国企改制衍生型民营企业,因此在“十五”期间,国企民营化的过程还会加快,这就为民营经济参与国企产权改革提供了机会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