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柯《新科学》中的美学思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邱紫华(1945-),男,重庆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方西方美学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内容提要:

维柯在美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贡献。从维柯《新科学》中可以提取三个方面的重要的美学思想:第一,人类的美感产生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美的观念是从事物的实用性、功利性价值观念转化而来;第二,诗性的想象的类概念是美的分类基础,美的生发方式和分类方式是通过联想推衍出来的;第三,审美移情是诗性思维的必然结果。上述三个方面的深刻见解在近代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法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72(2001)04-0042-04

      维柯的美学思想深受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影响,尤其是受洛克的“白板说”和培根的实证论的影响,也通过斯宾诺莎受到“泛神论”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自然地也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美学的影响。这些综合的影响力渗透在维柯“诗性的思维”、“美感的发生”、“审美移情”、“形式美”上所发挥的见解之中。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克罗齐指出:“维柯的真正的新科学就是美学,至少是给予了美学精神的哲学以特殊发展的精神哲学。”[1](P75)这“美学精神的哲学”就是艺术哲学,而“特殊的发展的精神哲学”主要指维柯对“诗性智慧”研究的卓越贡献。维柯在美学上的贡献也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维柯的美学思想:

      一、美感产生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美的观念是从事物的实用性、功利性价值观念转化而来的

      维柯在美学史上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所发挥的一个重要思想:人类的美感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美感的价值标准来源于自然事物的实用性、功利性价值,美感是在自然事物的实用性价值观念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性的超越和提升。从审美发生的角度看,对于人来说,自然事物越具有生存生活的实用价值,人类对于它就越具有依赖感和眷恋感,就越能够使人产生亲切感和愉悦感,也就格外地享有人们的赞美。自然事物对于人的实用性越大,越有利于人的生活生存,其对于人的美感产生越早,其审美价值也就越大,这就是美感产生的原因。现在,这一见解已是不争的事实,东、西美学史上可举证的事例很多:古代埃及人“认为美与其说是周围物体的外貌,不如说是它们对人的有用性。蔬菜、水果、草,田野里生长的一切,酒、香料、衣服、家畜、宫殿里的东西等等都是美的。”[2](P10)维柯也说:“人们首先感到必需,其次寻求效用,接着注意舒适,再迟一点就寻欢作乐”[3](P109)。这说明对事物的实用性的快感远比美感产生得早。在维柯看来,人类最早的经济关系表现为对生存环境中的水、火的占有和分配,由此衍生出对水、火的崇拜;由于对死者的埋葬仪式,导致了对土地的管理和占有,并形成了对大地的崇拜,“大地就是他们的伟大母亲”[3](P297)所以,水、火、大地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并且,从对大地的崇拜转而对大地的自然产物及人工产物的崇拜和热爱,例如,橘子与谷物,人们“发现这种粮食经过荆棘柴火的烘烤,有助于人类营养。从此他们就运用一种很美妙的既自然而又必然的比喻,把谷穗叫做金橘。把橘这种自然果实夏熟的观念转注到用人工也在夏天使其成熟而收割起来的谷穗。”[3](P261)这里,“金色”就是一个重要的美的类概念,它既是对众多客观事物形式特征的抽象,又是人们审美观念的创造性的表达。由上述“金色”的美的观念产生出来的类比联想,也就把许多类似的自然事物染上了金色的、美的色彩。例如,古代埃及人把“尼罗河叫做‘流金河’必然是真实的,因为它流灌埃及的广阔田地,它的泛滥就是丰盛收获的来源。所以帕克托路斯河、恒河、希迪斯伯斯河、塔加斯河也都号称金河,因为它们(的两岸)都是种庄稼的肥沃田地。维吉尔一定是想到这些金橘。他对古代文物是博学多闻的,所以把金橘的譬喻推广,创造出由伊利阿斯带到阴间的金枝(golden bough)”[3](P265)。‘古代希腊人把“金色”推而广之,把美好的文明的时代命名为“黄金时代”;把优质的羊毛称之为“金羊毛”;把装粮食的车叫做“金车”;把收获时的谷物叫做“金雨”;甚至用“金橘”来比喻土地所有权;诸神穿过太空时“都乘载诗性黄金即谷粮的舆,黄金时代的名称也就从谷粮来的。”[3](P370)同样,古代埃及人和中、近东民族都把太阳、月亮、星辰、雨水等事物命名为“金色”的,这些东西都被视为美的事物,“埃及人特别珍视黄金和大青石的颜色,这是最圣洁的和最美丽的颜色。”[2](P11)此外,印度民族也把宇宙形容为金卵、把太阳形容为金车,这些都充分说明,“金色”美的观念是诗性的美的类概念。同理,“黑色”代表烧过的耕地,“青色”代表嫩绿的庄稼,它们都是美的类概念;早期人类的美的类概念还有“光”、“繁茂”、“高”“好”等。

      维柯还特别说明,不是事物的商品交换价值先于实用价值,而是相反;也就是说,是事物的实用价值导致了美感的产生,不是事物的商品交换价值产生了美感。事物的实用性是人类最直接的生存生活的需要,事物的商品交换价值是间接的需要。所以,不是矿物的黄金之美色决定自然事物的美色,而是自然事物的金黄色的“美的色彩”决定矿物的美的价值。“我们发现谷物是世界上最早的黄金。”[3](P5)“当英雄们把谷穗称之为金橘时,谷物一定还是世上唯一的黄金。因为金矿当时还未开采,人们还不知道怎样从粗矿石里炼出黄金来,……金的使用价值也不会受到重视。只有到了后来人们才根据金属矿物在颜色上类似当时人们最重视的谷粮,人们才以比喻的方式称金属矿物为金。”[3](P264)“通过钱币来进行贸易,到很晚的时期才开始,是在贵族政体已建立起来之后,所以荷马的两部史诗里都见不到金属铸的钱币。”[3](P23)这说明,在古代“矿物金并不比铁更受到重视。”[3](P265)“后来由于重视和珍藏的观念进一步推广,人们必然就把“黄色的”这个词运用到优质羊毛上。”[3](P264)维柯在这里又一次运用他的“追本溯源方法”,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清晰地说明了美感的发生和发展,这就不可辩驳地说明,美感或美之中蕴含着实用性和功利性,只是在文明发达很久之后,美感中的这些实用性功利性因素逐渐隐退甚至于被人们所忽略而已。维柯认为,“金色”这一美的类概念是诗性的类概念,是想象的类概念,其一它只有抽象的普遍性,其二它又是同事物的具体形式特征联系在一起的。

      二、诗性的想象的类概念是美的分类的基础,美的生发方式和美的分类方式是通过联想推理衍生出来的

      维柯指出:“最古的人类制度中诞生的神就是女爱神维纳斯,一个代表民政美的[诗性]的人物性格,因此honestas(品德)就有高贵、美和德行这些意义。由此产生了三种观念:第一种是‘高贵’,应理解为特属于英雄们的民政的美。第二种‘美’就是自然的美,这是由人用感官领会的,但只有那些兼有知觉和领悟的人才知道怎样辨认各部分及其整体的和谐(美的本质就主要在此)。因此农人们和卑污的平民们对于美懂得很少或毫无所知。”[3](P280)“最后是品德的美,这就叫做honestas)只有哲学家们才能理解。”[3](P281)“所谓的维纳斯神就是大母神,是生殖生命之神,是人类生命的衍化神和保护神。这是人类生命和生殖崇拜观念的集中表现。就此前所论证过的、对于人类生存生活价值最大的东西、也就是最美的东西这一原则看,生命具有最大的价值,因此,作为生命最高价值的体现,维纳斯就是最美的诗性的人物形象,十分自然,人们也就以想象的方式把一切最美好的品性形态都累积和迭加在她身上。所以,她是诗性的美的类概念。由于贵族们都尊奉维纳斯为大母神,并认为自己有着文明的高贵的血统,由此,他们认为自己建立的民政制度远比野蛮人的制度要先进、优越和高贵,所以,称赞自己的民政制度美,而“民政世界的美全在于这种和谐。”[3](P145)如果撇开阶级论,并且从肯定文明、称赞美文化的角度来看,所谓民政制度之美就是指文明、文化对野蛮蒙昧状态的超越,就是对优秀发达的文明社会的赞颂。可见,民政制度之美和高贵这一美的感受背后,仍然是价值,即社会价值在起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