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反思的审美维度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国有,1971年生,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原文出处:
《学海》

内容提要:

本文从人类的审美活动出发,对哲学的根本特性——反思性——进行了系统的本体论追问与论证,从而以新的理论视野阐释了哲学反思的生存论根据。本文认为,有必要从“审美维度”出发理解“哲学反思”,因为“哲学反思”的根据是人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在“审美”活动中本真地显现。从“审美维度”出发,就为更加深入地理解关注、守望人的“存在”的“哲学反思”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敞开和确证“哲学反思”的合法性,为进一步建构、发展哲学提供本体性的生存论根据。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哲学”是“反思”的,这正成为多数哲学家的共识。然而,对“哲学反思”的根据,却较少有人“反思”,或者“反思”的不够明确、深入、系统。这未免使人们对“哲学反思”的理解仍停留在现象的局面,而“哲学反思”本身则依旧晦暗不明,自身的合法性极易受到消解。本文试图对“哲学反思”进行“反思”,追问“哲学反思”的生存论根据,以进一步深化对“哲学反思”的理解,确证“反思”的“哲学”的合法性。

      一、哲学:理论形态的人的存在的自我意识

      人类在自身的对象化活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把握世界的理论思维方式,即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在内的科学思维方式,包含伦理思维在内的宗教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的理论思维方式,其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自觉反思的理论思维形态。

      科学思维、宗教思维是在互不相容的二元对立中进行思维的知性思维方式。二者都把思想和存在看作是相互外在、相互对立的存在,并且试图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把一方同化到另一方中,以实现思想与存在的同一。科学思维把存在看作独立于思想的存在,思维的任务在于以存在为对象,现实地构成关于存在的思想,并且只有符合于对象的思想才是真正的思想;宗教思维把思想看作独立于存在的思想,思维的任务在于以思想规范存在,使存在符合于思想,只有符合于思想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在科学、宗教思维中,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是自明性的前提。思维旨在实现思想与存在的同一,因而其主要问题是思维是否实现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思想与存在的同一,至于思想与存在同一的可能性,却不是科学、宗教进一步追问的问题。

      而哲学则是在思想与存在的同一中进行思维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哲学思维的对象既不是思想之外的独立自存的存在,也不是脱离存在的自足的思想,而是思的事情,即关于存在的思想。哲学面对关于存在的思想反过来而思之,因而,哲学是反思的思维。在反思的哲学思维中,思想与存在是内在同一的:一方面,思想不再是外在于存在的抽象的思想,任何思想在哲学反思思维中都是关于存在的思想,思想中内在包含着它的对象(存在),思想既是思维的主体(思维),又是思维的对象(存在)。因而思想面对存在就意味着存在的自我回归、自身创造;另一方面,存在也不再是外在于思想的抽象存在,任何存在在哲学反思思维中都是思想的存在,存在既是思维的对象(存在),又是思维的主体(思想)。因而,存在中内在包含着指向它的思想,思想指向存在就意味着思想的自我回归、自身创造。由此可见,在反思的哲学思维中,思想与存在是内在同一的。

      正因自觉思想与存在的内在同一性,哲学才不会直接实现思想与存在两个外在对象的同一,而是把思想与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反思思想与存在同一的可能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我们说反思是哲学的独特特性的时候,并不是说在科学、宗教思维中不包含反思的成分。关键在于,科学、宗教的反思活动不是自觉进行的,而哲学则是自觉反思的思维。当科学、宗教思维不是努力实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而是把思想与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反思思想与存在同一的可能性时,科学、宗教就是反思的,而这时科学、宗教便进入了哲学的领地。

      既然哲学是在思想与存在的内在同一中反思思想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理论思维方式,对哲学反思的根据作进一步追问,思想与存在的内在同一在哲学中又是如何可能的?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存在论上的真理源于存在者存在状态上的真理,哲学反思的思维方式决不是空洞的想象,而是人对本真的存在方式在思维活动中的自觉体现。哲学反思的思维方式根源于哲学对人的存在的本真理解,哲学作为思想的自我意识(反思),其根源在于哲学是人的存在的自我意识。

      人的存在既不是自然存在,也不是精神的存在,而是自然中的精神存在,精神性的自然存在,是自然性与精神性内在同一的存在。

      一方面,人是具有自然性的存在。然而,人的存在又不能简单归结为自然存在,人的自然性是渗透着精神性的自然性,人的存在是精神性的自然存在。正是在这一点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另一方面,人是具有精神性的存在。但是,人的存在又不能归结为绝对精神的存在,人的存在是自然的精神存在。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区别于神。

      可见,自然性和精神性是人的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两重规定,只有在二者的内在同一中才能确证人之为人的存在,才能把人同自然物和虚幻的精神存在区别开来。

      正是由于对人的存在的自我意识,哲学才有了科学和宗教无法替代的反思特性。

      科学把人的生命等同于自然生命,人的世界等同于自然世界,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同于单一的自然关系,极力抹杀人、人的世界、人与世界关系的精神性维度,试图以此为基础,建构一个统一的自然世界。于是在思想与存在的关系中,科学极力把思想还原、同化到存在中去,以此建立客观存在的知识体系。科学并不能自觉思想与存在的内在同一,也就不能自觉对自己预设的前提——“思想同一于存在”提出质疑,把思想与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反思思想与存在同一的可能性。

      宗教把人的生命等同于精神的生命,把人的世界等同于精神的世界,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同于单一的精神关系,极力抹杀人、人的世界、人与世界关系的自然维度,试图以此为基础建构一个统一的精神性世界。于是,在思想与存在的关系上,宗教极力把存在同化、还原到思想中去,以思想规范存在,以此建立主观的信仰体系。宗教并不能自觉思想与存在的内在同一,也就不能自觉对自己预设的前提,即“存在同一于思想”提出质疑,把思想与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追问和反思思想与存在同一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