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要回应现代性的挑战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春时(1948-),男,厦门大学教授。厦门大学 中文系,福建 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实践美学对理性和主体性的肯定,推动了现代性的生长,对中国的思想解放、文化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中国美学走出古典,向现代过渡。但是,实践美学也有其理论上的重大缺陷,必须进行改革。中国当代美学的反思和变革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它必须屏弃前现代性,建设审美现代性。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6 期

字号:

      [分类号]B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1)01-0004-03

      美学作为一种哲学形态,植根于人的生存方式,它必须解答社会生活提出的根本性问题。当前,现代性已经敲响21世纪的大门,人的生存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中国美学必须回应现代性的挑战,解答现代社会生活提出的根本性问题。这意味着中国美学必须顺应审美现代性,完成自身的现代变革。

      古典美学建立在古典生存方式基础上。古典时代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理性与非理性尚未发生对抗。这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就是天人合一、主客和谐。而古典时代的美学则以某种实体作为人的存在和美的依据,这表明主体性尚未确立。在古典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现代性已经发生,但尚未取得主导地位,人仍然受到前现代性的压迫。这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就是呼唤现代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欧洲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就体现了这种审美理想。这个时期的美学则把理性作为人的存在和审美的依据。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就是把理性当作美感的根据或美的本体,并且确立了主体性原则。中国美学也经历了这个阶段,实践美学就是其代表。实践美学建立在主体性哲学的基础上,以实践作为美的根据和美学基本范畴,而实践又是在理性指导下的群体性、物质性活动,是带有理性内涵的概念。“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命题就是理性主义美学观的集中表达。实践美学对理性和主体性的肯定,推动了现代性的生长,对中国的思想解放、文化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中国美学走出古典,向现代过渡。因此,实践美学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必须充分肯定。但是,实践美学的理性主义抹杀了审美的超越性,在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在现代性来临的时期就更加突出,它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美学的现代变革。

      如果说80年代是呼唤现代性,而现代性尚未来临的话,那么,90年代以来现代性则开始降临。可以肯定,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向就是现代性。后实践美学产生,实践美学的一统天下被打破,正是这个历史运动的产物。市场经济作为现代性的先锋引起了生存方式的深刻变化,它既表现为社会的进步,也表现为人的生存困境:

      第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体与集体的一体化被打破,个体独立、个体生存取代了集体生存。

      第二,在商品关系下,人的异化发生,这意味着进步与沦落同步进行。

      第三,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产生,理性信念开始瓦解,精神苦恼加剧,生存意义成为问题。换句话说,精神世界的冲突取代了社会冲突而成为中心问题。

      现在与未来的现代性发展,要求审美现代性的制约。现代性是一种理性精神,表现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它有积极意义,推动社会进步;也有消极意义,束缚了人的自由。因此,必须有一种制约力量,来维护人的自由。审美活动是对现实的超越、对人的自由的维护,因此审美现代性不肯定现代性,而是批判现代性,反抗现代性。90年代以来,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同步发展,而审美现代性主要体现为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文学和艺术以非理性对抗理性、消解理性,从王朔、《废都》、新写实到晚生代以及各种现代诗歌、美术思潮都体现了不同于80年代的动向,它们撕破了理性的面纱,揭示了传统价值的虚假和现实生存的无意义,从而打破了绵延上千年的理性主义传统。同时,大众审美文化兴起,它以感性主义瓦解理性主义,满足着人的感性需求,抵抗着理性的控制。尽管审美现代性往往以消极的形式出现,但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性的现象。应该在这种消极现象中发现积极的趋势,即对理性的反叛正是对现代性的制约。无论如何,审美现代性体现了个体独立时代的审美理想,它在物欲横流的沦落中拯救着人的灵魂,在理性至上的重压下解放人的思想,在生存意义失落的迷茫中寻找着人的家园。肯定审美现代性是时代对美学的要求,很遗憾,中国当代美学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要求,这是必须改变的。

      随着现代性的全面统治,对审美现代性的呼吁就更加强烈。如果说现在现代性还很弱小,因而审美现代性也未壮大的话,那么,在21世纪,审美现代性将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而成为主流思潮。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发展,要求美学的现代转型。这就是说,美学必须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从中找到自身变革的力量。中国美学应该对20世纪的发展作出全面的反思,从而确立自己的前进方向。中国当代美学的反思和变革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它必须在学术和思想各个方面屏弃前现代性,建设审美现代性。

      首先,应该反思传统美学在方法论上的缺陷。传统美学不能摆脱传统认识论,它把美当作外在的实体,如实践美学就认为美是物的社会属性,是自然的人化;这样,美就成为理智把握的对象,成为胡塞尔说的“超越之物”。这种“自然的态度”不是哲学的方法,不能进行美学研究,它缺乏明晰性。现代美学应当追求方法论上的明晰性,屏弃传统认识论。具体地说,就是借鉴现象学方法,把美作为意向性对象,通过审美体验来把握,以现象学的还原来确立美的本质。然后再进行逻辑上的证明。方法论的现代化意味着整个美学体系的大变革,传统美学被从根本上扬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