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50年代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创“美学”学科体系,从此它走出哲学宗门而自立门户,很快就为西方学术界所承认。经过整整一个半世纪,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西方的“美学”介绍到中国,并开始自觉地构建中国的美学学科独立系统,至今已近百年。所以,人们常称与本世纪同时开篇的中国美学为“百年美学”。 百年美学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时间并不长,然而它的内涵却异常丰富,矛盾错综复杂,历史上任何一个一百年也无法与它伦比。这是因为,世界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商品交易、文化往来已无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因此世界的各种文化思潮,源源不断地涌了进来,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相碰撞,相融合。中西之论,古今之争,新旧之别,体用之辨,此起彼伏,构成了异彩纷呈的空前新局面。百年中国,政治斗争激烈,“改朝换代”频仍,沧桑之变,常常令人目不暇接。而每一次社会政治的演变,都对包括美学在内的学术以及文艺、文化、教育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起到或促进或制约的作用。 一、思想来源与基本特点 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形成,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不仅要以现实为根据,同时也总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营养和起步的出发点。正是客观的现实性与历史的连续性的紧密结合,才形成了无限发展的思想史长河。也可以说,任何一种思想形式,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回答,又是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所以对一种具体思想,不仅要从社会现实中寻求它的根据,还要从历史上探索它的思想来源,才能看清它的来龙去脉,认识它的性质、意义。 中国百年美学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美学体系直接影响下的产物。欧美各种美学思潮,既是中国百年美学思想产生、发展、分化的外部环境,又是构筑自己体系、建立自己学派的标准和模式。西方美学对中国百年美学的影响,大而言之,德国“哲学的美学”促进百年美学的产生,并为百年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例如,美和美感的基本性质、美的分类(范畴)、美的价值等,都是导源于康德等人的“哲学的美学”。20年代,西方近代心理学美学(或曰“科学的美学”)的引进,促使很多人转变研究方法。“哲学的美学”主要是研究美的本质,追问“美是什么”,而“心理学美学”主要研究美感经验,描述“美是怎样的”。也是20年代,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引进,促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建立了唯物论美学,与原有的美学形成对立与斗争,并在50年代至70年代借助于政治力量而变为“独尊”。美的本质大讨论,各派都以唯物论美学为真理而以唯心论美学为谬误,就是明证。80年代至90年代,后现代主义美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引进,一部分青年学者以此为依据,起而颠覆固有的美学体系,提出“反美学”和“超越实践美学”,百年美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之,“哲学的美学”、“科学的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后现代主义美学,是百年中国美学发生、发展、分化的主要思想动力。这些美学思想都属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碰撞与融合,从而也改变着中国固有文化某些性质与形式,使百年美学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有了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中国古代没有“美学”之名,美学思想主要包含在各种艺术论,如乐论、诗论、画论、文论以及经史子集和诗、文、记、传之中,没有自己的独立学科,这与西方的古代是相似的。但西方从古希腊开始,“美”就是一个独立范畴,一直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而中国古代极少有这种情形,美更多的是作为形容词,附丽于善、德、真、道之上。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并不关心美的抽象本质,而醉心于可感可观的美的境界,儒家道家皆然。本世纪伊始,学习西方的榜样,建设美学学科体系,“美”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范畴。 2、树立了以个性、自由、博爱、同情、 人格独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审美观,取代了温柔敦厚和等级观念为基本内容的旧的审美观;建立了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的独立体系,彻底摆脱了封建礼仪的束缚,这些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意义。 3、 用科学分析方法和科学实证取代中国古代那种用道德观念和阴阳五行观念附会审美现象的方法,使美学向科学靠拢,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弥补了中国古代理性的抽象思辨和严密的逻辑推导等簿弱环节。 4、真正为通俗文艺正了名, 使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末技”的通俗文艺如小说、戏曲、俗乐、白话文等提高了社会地位,成为文艺的主要门类。 在谈到中国百年美学的思想来源时,不能只看到外国而把自己的历史遗忘了。虽然外国的影响成为百年美学的主要思想来源,但它毕竟是一种外部条件,既不能代替中国美学自身的发展,也不能割断中国百年美学与古代美学传统的天然联系。近代的先贤们,一方面感到中国传统美学已不能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因而才引进外国的新理论、新观念,并以此改造传统的文艺观、审美观;另一方面,他们又自觉不自觉的地把传统的美学观念与新引进的美学观念互相诠释,融会贯通。而且在继承传统方面,他们也有各自的选择,中国古代所形成的儒、道、释三大美学思想传统,在中国近代美学大家那里也能明显地看出各自的余续。例如,王国维明显地表现出道家倾向,而蔡元培却继承了儒家传统,梁启超则把佛家的思想溶于自己的审美观之中。 总之,百年美学思想发展史说明:外来的思想,只有符合现实的需要并与历史传统结合(互释、比较、取长补短、吐故纳新),才有生命力。在传播、研究外国美学的过程中,用外国的美学批评外国的文艺,用外国的方法演绎外国的美学概念,这虽然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也是需要的,但毕竟不是我们的目的。在中国百年美学史上,如此“研究”美学的人是大有人在的。然而终因他们没有和历史传统、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没有自己的创造而站不住脚跟,时过境迁,便很快被人们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