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的研究前景”笔谈

作者简介:
闵周植 韩国岭南大学教授 滨下昌宏 日本神户女子大学教授 王德胜 中国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俞俊英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 青木孝夫 日本广岛大学副教授 宋生贵 中国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文史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1)01—0016—14

      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

      纵观世界文明史,20世纪是“西学东渐”的时代。学术界也基于人类与自然、理性与感性、精神与肉体等西欧二元论思维,激烈地进行过争论。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21世纪则很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和解与共荣的时代。迄今为止,西欧的美学思想研究大部分以国际美学会的参加者为主体进行。国际美学会自1913年柏林大会,至今已举行了14次会议。然而,从未在东方国家举办过。2001年的第15次大会将在日本召开,在“21世纪美学”的共同主题下,会上还将举行东方美学特别分组会议。无论是在讨论的议题上,还是在会址的选择上,都说明西方学者已开始对东方美学产生了兴趣。西方人开始关心东方美学,东方文化圈的国家内部也引发了强烈的自我反省。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2000年7 月在中国呼和浩特举行的“第一次东方美学国际学术会议”也便具有了特殊的意义。韩、中、日70多位学者欢聚一堂,共同讨论,提出了许多西方美学家未曾想到的新论题和新方法,还讨论了今后定期举办会议以及举行共同主题研讨会等多种交流方案。与会代表取得的共识是:处在世纪之交的转折关头,我们作为东方学者,有着阐释东方艺术精神、进而弘扬东方文化的历史责任。

      尽管将美学视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使之系统化,乃近代西欧之所为,但东方汉字文化圈也从很早就发展着我们固有的审美意识并对此进行过美学反思。韩、中、日三国原本就是美学思想极为丰富的国家。可是,迄今为止,卓越的东方美学研究却寥寥无几。其原因在于,近代人文科学领域也像自然科学领域一样,一直在方法论方面认同于西欧的学术传统,以至于在取法欧洲的同时忘却了自己的传统。

      然而,东方美学研究数量之少,并不意味着东方美学自身的肤浅。在新的世纪里,全人类需要更为统一、更为完备的美学思想。因此,活跃的东方美学研究乃是时代之要求,我们应该本着文化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共存、东方的古老传统与西方的现代精神共荣、人同自然和谐与人同社会统一同步发展的价值观,解决包括审美和艺术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时代课题;我们应该恢复被机械技术所泯灭的人性,并通过感性的恢复醇化人类精神,再度认识大自然的恩泽;我们应该在东方传统中寻找到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智慧。

      东方美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在严密完整的注释基础上,彻底分析并解释古典美学著作。在儒、佛、道等领域里找出含有美学思想的典籍,并对之进行系统化的梳理。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考察美学史上重要概念(如“气韵生动”和“兴”)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并阐明其现代意义。不仅如此,还要比较这些概念在韩、中、日三国的发展情况。为此,需要东方国家学者之间的共同研究。例如,综合研讨从孔孟思想到朱子理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在韩国朝鲜时代和日本江户时代的影响和发展等。

      到今天为止,韩国美学界与日本美学界都在各自研究本国的美学。然而,今后有必要在各自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中深入考察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其独特的发展倾向。正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是古希腊的经典,也是整个西方乃至全人类的经典一样,《论语》、《诗经》、《文心雕龙》、《诗品》、《历代名画记》、《书谱》等也不只是中国人的经典,也是韩国人和日本人的经典。当然,在韩国和日本也有与之相媲美的经典著作。考察这些东方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味,发掘隐藏于其间的问题乃是我们的任务。

      例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品格论”就充分体现了东方的审美意识。因此,有必要综合考察在汉字文化圈内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接受这一理论并使之丰富完善的过程。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比较研究固然重要,但东方国家间美学思想的相互比较也不容忽视。

      在这些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应该编写《东方美学史》。过去的美学史一般指西方美学史。近年来,得力于中国学者的努力,可以看到题为《中国美学史》的著作。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该是整理包括韩、中、日在内的东方美学史的时候了。为此,东方美学者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以著述东方美学史为共同研究项目进行分组讨论,撰写东方美学史。

      尽管在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方面,韩、中、日三国相差甚远,但却有着共同的悠久历史和汉字文化传统。我们应该本着对这些文化传统的共识,维护优秀的东方审美文化,切磋学问,痴情艺术,从而将培养人品的“艺道”精神看作是超越政治和经济的文化核心,将一种基于教养和人格培养的审美之道看成是东方民族的共同财富。随着三国学者交流的加深,我相信,“遣唐使”和“朝鲜通信使”时代东方文化交流所带来的艳丽的文化之花,一定会重新绽放。

      东方美学思想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面貌。但有几点是共同的、永恒不变的。对东方人而言,生命与世界的根源是“道”,即大自然的调和法则或贯穿这个世界的宇宙秩序。“道”体现在个别物体内,而个别物体则象征着“道”。在“道”之形而上学的背景下,有形亦有限的个别之物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在东方艺术中,诗、书、画、乐等艺术形式相异,但这些都表现出天地造化之道。诚如老子“道法自然”的学说那样,人类的所有荣誉最终将归属于大自然。因而东方人的智慧是顺应大自然并与之共生的。

      传统的东方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都用毛笔。尤其是,随着水墨画的发展,笔和墨成为造型的关键。在此,点和划的“肥瘦”、“轻重”、“迟速”变化非常丰富。线条充满弹性,在微妙的起伏变化中洋溢着活力,且内蕴着“风神”、“妍润”、“枯劲”、“闲雅”等情趣。这种变化自由的笔墨造型,其最终理想是使自身与天地同化。可以看出,东方艺术传统充满着纤细的感性与醇化的情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