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黑格尔审美理想辨异

作 者:
顾颖 

作者简介:
顾颖(1971—),女,南京师大文学院博士生。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审美理想决定着人类艺术活动的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国内学术界对审美理想,特别是对康德、黑格尔审美理想的不同,缺乏研究。该文辨析了康德、黑格尔的审美理想,指出二者分别代表了象征型艺术和古典型艺术所达到的理想境界,是不应混淆的两种艺术理想,以期帮助人们建立合理的艺术至境观,以科学、合理的态度对待不同艺术的发展。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1)01—0028—06

      康德说只有人才具有美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决定了人类艺术活动的方向,对理想模式的思考也相应成为人类永不放弃的话题,但关于审美理想的研究却相当肤浅。康德、黑格尔都曾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可是后人并没有意识到二者的区别,通常是把二人关于审美理想的论述都看作典型而混为一谈,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皆持这种观点。事实上,康德、黑格尔的审美理想各自有着独特的内涵,代表着不同艺术类型和不同艺术境界,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人类两种艺术理想范型,弄清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

      黑格尔的艺术理想根基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基本观点。他认为美,一方面必须具备理念的普遍性、精神性;另一方面又要取得可供观照的外在感性形式;同时这两方面要达到高度自由和谐的统一,即包孕着真的个别事物的外在形象与其内在精神完全合一,现象与本质互不外在。怎样才能达到形象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呢?这要求精神内容与它的外在显现各自都须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形式本身自有精神的意义,精神本身包含着适合它的形象。黑格尔认为这种形象本质上只能是人的形象,因为人的形象才能以感性方式把精神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形成真正的美和艺术中心内容的是有关人类的东西”[1](p.163)。

      黑格尔在以希腊艺术为代表的古典型艺术中找到了这种理想境界,希腊艺术所表现的神的内容,取自人的精神和生活,它来自民族信仰、神话或历代相传的事迹,它们作为培育民族精神的养分,早已渗入艺术家们的身心,对这些内容的明晰理解和内在体悟,使他们能凭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创造形象,“用高深精神的纯洁的火焰把一片混乱的、自然的、不纯的、外来的和无尺度的东西都烧光,使它们熔成一片,显出一种净化过的形式来。”[1](p.223)这形式消除了一切不适合内在精神的细节,把形象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为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内在精神“完全自由透明地显现出来”[1](p.219)。而且,黑格尔认为这种精神不是个人际遇造成的沉浸于自我的怪癖,而是个人生活与整个民族、时代的伦理原则、普遍精神水乳交融而造就出的完满的个人内心状态。相应的,艺术作品中某个单一的形象或孤立的事件中,实际呈现的则是整个民族、时代的精神状态。因此,黑格尔盛赞希腊民族创造了“具有最高度生命力的艺术”[1](p.169)。因为理念和其感性形式,在这人神同体的艺术中达到高度自由、和谐的统一,精神内容没有什么没有表现出来,外在形式也没有什么是无所表现的。这是一片明朗、优美、合乎理性的国度。

      后人把这种外在形象与内在深广意蕴完满融合为一体,不必通过象征、暗示就直接表达出精神的艺术形象,称为典型。它长期占据着西方艺术理想的中心。但黑格尔的艺术体系中还存在着象征型和浪漫型艺术。如果古典型艺术的理想形态是典型的话,那么象征型和浪漫型艺术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呢?黑格尔对此没有作出回答。

      二

      康德把美的理想叫做“Asthetische Idee”,他认为(根据宗白华的译文):

      这最高的范本,鉴赏的原型,只是一个观念,这必须每人在自己的内心里产生出来,……观念本身意味着一个符合观念的表象。因为那鉴赏的原型(它自然是筑基于理性能在最大限量所具有的不确定的观念,但不能经由概念,只能在个别的表现里被表象着)更适宜于被称为美的理想。[2](p.70)

      我所了解的审美观念就是想象力里的那一表象,它生起许多思想而没有任何一特定的思想,即一个概念能和它相切合,因此没有语言能完全企及它,把它表现出来。[2](p.60)

      朱光潜、蒋孔阳两位先生则直接把这一理想翻译为意象,和黑格尔的审美理想相对照,我们会发现以下区别。

      首先,它们追求表达不同的人生意蕴。作为唯心主义思想家康德、黑格尔都把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归结为某种先在理念,但对这一出发点的认识却有很大区别。黑格尔强调理念是具体的,与其对立面即感性实在统一为一体,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即现象之外无本质,本质之外无现象。因而在论及艺术理想时注重从理念与感性、意蕴与形象并重的角度来谈艺术美。康德的审美理想最基本的内涵是“符合观念的表象”,这观念不是黑格尔所认为的具体的为艺术家明确认识到的理念,而是“筑基于理性能在最大限量所具有的不确定的概念”,“这不确定的概念”难以找到其现实的对应物,而必须依赖天才的想象力才能创造与之符合的形象。为了更确切地把握其内涵,我们不妨对照参阅朱光潜的一段译文:

      想象力所造成的这种形象显现可以叫做意象,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形象显现至少是力求摸索出越出经验范围之外的东西,也就是力求接近理性概念(即理智性的概念)的形象显现,使这些理性概念获得客观现实的外貌;但是主要的一方面还是由于这些形象显出(作为内心的直觉对象)是不能用概念去充分表达出来的。例如诗人就试图把关于不可眼见的事物的理性观念(如天堂、地狱、永恒、创世等)翻译成可以用感官去觉察的东西。他也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在经验界可以找到的事物,例如死亡、忧伤、罪恶、荣誉等等。也是越出经验范围之外,借助于想象力,追踪理性,力求达到一种“最高度”使这些事物获得在自然中找不到的那样完满的感性显现。[3](p.5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