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 000)04-0277-05 审美心理过程和审美心理特点是审美心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历来为专家所重视,但却莫衷一是,没有定论,本文提出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审美心理的基本过程 审美心理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类型,其过程与人们的一般心理过程有着密切联系,要了解审美心理过程,就不能不首先了解人的一般心理活动,否则难以看出二者的差异。 1.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人的一般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通常包含着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这就是说,认知、情感、意志活动都是人的一般心理活动。在三者之中,认识活动过程在传统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人脑通过感觉、记忆、思维的形式反映并把握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心理过程;在现代心理学中,则认为认识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它是由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四种成分构成。不管是传统心理学,还是现代心理学,就认识活动的过程而言,实际上指的是人与环境的一种沟通和适应,即在了解客观事物或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作出对事物或信息的反应,从而决定对事物或信息的情感态度和意志行为。因此,一般心理活动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此基础上产生,又影响认识过程,并包含认识成分的。在实际生活中,没有真假的辨识、没有善恶的辨识、没有美丑的辨识,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就会受到障碍或产生失误。常说“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意气用事”,或者讲究“发乎情、止乎礼义”,反对“唯意志论”等,指的就是从人的一般心理活动来说,强调认识过程在心理活动中的基础性和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渗透交融的整体性。正是这样的整体性,才使人的心理活动能全面地发现和掌握客观事物正反两方面的价值,从而有所是非,有所去从,有所取舍,有所爱憎,形成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 2.审美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 审美心理的活动过程也是审美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集合。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情感过程特别活跃,特别强烈,且认识过程、意志过程包容于其中。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就有这样的论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这里实际上论述了在作诗的心理中“情志一也”的情况。如果把作诗的心理当作审美心理来看待,那么它思有别材、情有别趣,不在书理的思考之中,但若不明书理,则作不出好诗,达不出别情,书理即在情中也又不露痕迹(即:“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可见,在审美心理过程中,情感过程溶解了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这就是现代人们常说的理性沉淀于感性。因此,从审美鉴赏心理而论,则通过感动而后领悟,讲究“各以其情而遇”,通情然后悟理。但是,无论创作心理,还是鉴赏心理,从审美心理的总的活动过程看,都是有阶段性的,可以分为相关相联、相断相续的不同阶段,并逐步发展。 一般来说,审美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散。其中,审美展开阶段是审美心理过程中最活跃、最紧张、最长也最能显示审美心理特点的实质性阶段,既是审美期待的实现,又决定着审美弥散的效果和质量。 审美期待。具有前审美心理的性质,实质上是处于“临美心理”状态。在这一阶段,关键是完成由日常心理向审美心理的转化。 首先,期待本身是一种可变化的心理状态,在一般心理中,认为“它是在人们对外界信息不断反应的经验基础上,或是在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需求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因而它是一种认知变量,是信息价值的动机。”(注: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80页。)期待的这种心理品质,显示了它的三个重要特性:经验性、动机需求性和可变化性。因此,期待也可以按照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说法:“态度是遵循某一方向行动或反应的精神预备阶段。”(注:杜传鼎等:《心理学大词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504-505页。)具有某种态度就意味着给某一确定的事物作好准备,即使这一确定的事物是无意识的也是如此,因为具有一种态度就等于有了一个朝向某一确定的事物预期的方向,而不管这一方向是否能被意识到。”(注:杜传鼎等:《心理学大词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504-505页。)因此他断言:“我认为态度是一种准备就绪的状态,它总是存在于某种主观的心理丛、某种确定的心理因素或心理内容的组合之中。”(注:杜传鼎等:《心理学大词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504-505页。)由期待和态度的关系及其心理学内涵,可以认为审美期待也是一种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在审美经验和审美动机的基础上,对某一确定的审美对象的精神准备阶段或准备就绪的状态。在这一阶段或状态中,首先是一种审美经验的心理因素,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审美方向,为某一确定的审美对象作准备,因为根据审美经验,他期望着审美的展开或符合其经验,验证其经验(不管是直接的经验还是间接的经验),或丰富其经验,获得新经验。从创作心理而言,在进入创造过程时,原有的审美经验帮助、引导他选择题材,提炼主题,确定表达方式,预期将来的对象形式及效果;从鉴赏心理而言,过三峡赏神女峰、去云南石林观阿诗玛、登庐山看瀑布,不仅有着观赏的直接经验准备,而且也会有相关知识的间接经验,如关于神女峰的传说、阿诗玛的故事或如李白吟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总之,审美期待是有“所待”而“期”,这种“期”就离不开与“所待”相关的经验。但是,只有审美经验是不够的,经验一般静态地存在于记忆之中,不唤醒记忆,经验便活跃不起来。审美需要的动机作为一种情感意向,是激活经验的主要因素。因此,经验是伴随着情感意向即情感需要动机而共存于审美期待之中的,审美动机因而是审美期待的又一要素。无论是创作,还是鉴赏,动机需要,情感意向,例如宣泄、寄托、悦乐、自慰都必不可少。这种种不同的需要调动经验,使之进入临美准备。有了审美经验的苏醒,有了审美对象的全神贯注,从审美对象而言,显示为一种“孤立”和“突出”。审美注意是审美期待的一种心理因素,又是导向现实的审美展开的真正契机。正是由于审美注意、审美经验和审美需要的情感意向才获得了某种期待的对象,从而完成了日常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变,进入心境空明、尘念俱息的“虚静”,而达成暂时超越现实的审美展开,进入奇妙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