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52(2000)05—0001—05 恩师蒋孔阳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我们深切地缅怀他,然而,对先生的最好怀念方式,那就是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把他留给我们的宝贵学识化作推动中国当代美学不断发展的动力。蒋孔阳的美学思想,博采众长,有容乃大,博大精深,此文仅就蒋孔阳美学体系的动态立体构成谈点粗浅体会。 一 从1942年给宗白华先生主编的《学灯》投寄第一篇美学论文开始,蒋孔阳先生研究美学近60年,代表著作有:《文学的基本知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论文学艺术的特征》(新文艺出版社,1957),《德国古典美学》(商务印书馆,1980),《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美学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翻译了英国美学家李斯托威尔的《近代美学史评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从80年代至90年代先后出版过论文集有:《形象与典型》、《美和美的创造》、《文艺和美学论集》、《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文艺与人生》、《美在创造中》、《美的规律》等,从90年代开始又主持了《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的浩大美学工程。 仅从列举的这些专著、译著和论文集的名目之中,我们即可看到,蒋孔阳虽然无意于创建学派、建构体系,然而实际上已经创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独特流派,这个流派所建构的美学体系,就是一个史、论、诗学(文艺学)相融通的立体的动态构成。 蒋先生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研究美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研习了德国古典美学和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充满历史辩证法的著作之后,他自觉地从历史的动态发展之中来探讨美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他不仅写了西方美学历史的专著和论文,而且写了中国美学历史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也注意到了任何美学问题的历史发展,在这种动态过程之中来探求美学规律,揭开美学论题之谜。 在蒋先生思想的集大成著作《美学新论》中,他对美论的思考就建立在这种深厚的历史基础之上。他分别谈到了历史上的各种美的观点,诸如,美与形式、美与愉快、美与完满、美与理念、美与关系、美与距离、美与移情、美与无意识、美的否定等。然后阐发了自己的美论观点: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这样,他的美论观点就在扬弃历史上各种美的观点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多层面的动态运动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了。这种美论,不仅让人感到了它的历史厚度和广度,也深悟到它的不断开放、超越,在人类历史的实践之中的无限生命力。 蒋先生在将史与论结合起来时,始终把握住了自己的思考基点,因而是以论导史,且把史和论都与文艺及文艺学融通起来。这在他谈论丑、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审美范畴时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在谈丑时,他首先高层建瓴地提出:“美向着高处走,不断地将人的本质力量提高和升华,以至超出了一般的感受和理解,在对象中形成一种不可企及的伟大和神圣的境界,这时就产生了崇高。美向着低处走,愈走愈低微卑贱,以至人的本质力量受到窒息和排斥,而非人的本质力量却以堂皇的外观闯进了我们审美的领域,这时,它在对象中显现出来的就不是美,而是丑。丑是美的对立面。”[1](P372)接着, 他分析了丑的多方面美学意义,引证了恩格斯、歌德、李贺、文艺复兴、原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的论述和实例,使论述做到了史、思、诗的结合。然后,他探索了丑的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原始时代的美丑混杂,古典时代的美丑分明,西方现代主义时代的“丑学”,并且进行了细致的具体分析。在这种具体的分析中,不仅有艺术作品的阐释和理解,也有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普罗提诺、奥古斯丁,再到休谟、鲍姆嘉通、莱辛,直到雨果、陀斯妥耶夫斯基、波德莱尔的各种理论观点的述评,也进一步分析了丑作为西方近代精神的产物的三方面原因(近代科学发达揭示了人身上及人性的本质力量,对于英雄业绩的幻灭所产生的一种后遗症,20世纪后工业化的西方社会的种种畸形和矛盾),并通过雕塑《市镇广场》(La Place)的具体阐释和理解,作了精彩的理论总结。最后,他又论述了如何在艺术中来表现丑[1](P372—386)。这样,从史、论、诗学的各个层面,相互融通地把丑这个审美范畴阐发得深入浅出,清楚明白,既有理论上的导引和建树,又有历史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还有艺术和文艺学的实证和映衬,使人们在这种立体动态的阅读接受之中,扩大自己的美学视界,而又与作者的美学视界互动融合,启迪着人们的进一步思考,因而并非封闭了真理之门,而是导引人们走上了无限的真理之路,从而得出自己的具体真理。 二 蒋先生在研究美学的过程之中,放眼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独立运思,对于美学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美学应当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通过艺术来研究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感经验,通过艺术来研究各种形态和各种范畴的美。”[1](P38) 这种美学体系的主体构成,把美与艺术综合起来,把审美关系与美感经验综合起来,概括了当前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各个方面长处,比较全面,抓住了艺术这个物化形态,稳定性很强的中心研究对象,又不局限于艺术而把人类审美活动和客观存在的种种审美现象,都纳入了美学研究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