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轨迹

作 者:

作者简介:
肖伟昌,(1952— ),男,籍贯广东梅县,中共广东省纪委政策法规室副主任。中共广东省纪委 政策法规研究室,广东 广州 510082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建国以来,毛泽东率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极其艰难、复杂、曲折的探索。我们应该严肃地、实事求是地、全面准确地、科学地进一步加以认真的总结和研究。因为它关系着对党和国家近30年的历史评价,关系着10亿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的评价。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1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4952(2000)05—0084—11

      一

      毛泽东建国以后在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政治统治”的探索和实践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有:

      1.制定和实施新中国的大宪章《共同纲领》,向中外昭告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迅速稳定了民心和局势,并争得了世界上友好国家的支持。

      为了制定新中国的治国方略,毛泽东曾经反复深入研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并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联系中国的国情和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早在他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光辉著作中,便代表中国共产党阐明了新中国的治国方略,建国前夕,毛泽东于1949年9月21—30 日主持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国家大法,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率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实施这一根本大法,迅速稳定了民心和国家局势,恢复和发展生产,并争得了世界上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持,从而为巩固刚刚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政治上赢得了第一场辉煌的胜利。《共同纲领》的制定和顺利实施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创建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的一大贡献。

      2.强化人民民主专政的意识和国家机器的专政职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最根本的、最长远的政治保证。

      毛泽东作出他认为必须作出的决策:(1 )当时我们党刚刚登上执政地位,缺乏经验,而国家因为长期内忧外患和连年的战争,经济非常落后,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2 )刚刚被推翻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在美国支持下时刻梦想卷土重来,并一次次策划和进行了各种颠覆、破坏活动。而国内的一些没有改造好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也遥相呼应,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抗和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活动。毛泽东曾经多次说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当时,并非共产党不想集中主要精力来搞经济建设(事实上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和国家机关的各级主要领导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去抓经济建设),而是客观上迫使毛泽东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继续去考虑和处理有关阶级斗争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局问题。(3 )建国以后,毛泽东耳闻目睹并亲自批准处理了党内和国家机关内部“从上到下”出现的像刘青山、张子善那样的腐化变质分子。毛泽东认为,这些腐败分子已经站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企图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的立场上,或者干脆说,他们已经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是影响共产党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障碍和敌人,因此,共产党和他们的斗争,是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你死我活的斗争”。(4 )包括毛泽东在内党和国家机关的各级主要领导均是从长期革命战争过来的,他们对阶级斗争的复杂性、残酷性、敏感性、重要性等有着长期的体验和认识,因而对阶级斗争问题有着特殊的警觉。(5)在毛泽东执政的年代, 我们党和国家机关的各级领导干部中,有相当部分是工农兵出身的干部,他们虽有丰富的革命斗争实践经验和对党、对人民朴实、忠厚的感情,但在执政的位置上如何全面、准确地分析不同于战争年代的阶级斗争形势,如何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仍缺乏相应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也是后来在毛泽东领导的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中,容易导致出现偏差和“扩大化”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原因。(6)苏联在斯大林逝世以后, 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全盘否定斯大林,企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思潮。以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集团背信弃义,给我党造成了严峻的局面。(7 )以美国为首的国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继发动朝鲜战争以后,又在越南燃起战火,并在我周边国家和地区策划形成“半月形”包围圈,对我实行各种孤立、封锁、扼杀政策,并多次实施了武装挑衅等。这些事实表明,在毛泽东执政的那段时间,我们党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一事关大局问题上,所面临的客观形势的确是非常严峻的。

      3.建立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一系列法律、政策、规章,使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开创了“依法治国”的先河。

      4.建立全国和地方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提供重要的条件和保证。

      二

      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1]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2]他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试图通过吸取苏联的经验和教训,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亲自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方向、道路和政策的重要决策,领导了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要建设事业,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他的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思想和理论。

      1.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全面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争取国民经济的尽快恢复和好转。

      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 构思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如何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的蓝图,毛泽东的这一思想被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所接受, 并被写进《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指针。

      依据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共同纲领》的规定,新中国一成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便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全面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的新的更艰苦的斗争。至1952年底,我们不仅基本上胜利地结束了解放祖国大陆的战争,击溃了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对人民政权的各种破坏和反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胜利,而且在经济上取得了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制度,全面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国家财经状况基本好转,工农业生产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的重大的、辉煌的成就。这里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在毛泽东为核心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三年艰苦奋斗的心血,也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的伟大胜利。

      2.领导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迈出国家工业化第一步,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