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审计局在对某企业1998年存货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由于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存货出入库凭证传递不及时,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审计期初存货明细账户余额出现了个别存货数量是红字、金额却是蓝字或数量是蓝字、金额却是红字的怪现象,致使按存货发出核算办法———按月加权平均法,无法就审计年度该项存货期末余额真实性表示意见。审计组的同志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集思广益,终于用两种灵巧简便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疑难问题,现介绍如下: 一、该企业1998年“原材料—甲材料”明细账户反映,期初结存300公斤,单价2867元/公斤,金额8600元。经追溯查阅1994年至1997年这四年的甲材料明细账,期初或期末余额均反映为数量蓝字、金额红字。要想准确界定1998年初甲材料的实际结存金额,应按照该企业采用的加权平均法,从1994年起计算,方可求得。但该甲材料是企业的主要材料,出入库频繁,1994年和1997年价格相差较大,审计业务量很大。为此,审计组着重对该材料1997年入库价值进行了观察,发现1997年购进材料价差不大,尤其在1997年12月份最后一次购进该材料400公斤,单价30元,金额12000元。经讨论认为,可采用甲材料1997年最后一次进价做为确定甲材料年 末的库存单价,计算甲材料的1997年末结存金额9000元,同时也就确定了1997年以前多转甲材料成本9000+8600=17600元,这样就为按加权平均法顺利计算确定1998年末甲材料的实际库存金额奠定了基础。因此在企业存货品种较多,且相当一部分出现以上情况时,这种方法简单实用,节约了工作量,并且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二、在对该企业1998年“产成品一A”明细账户进行审核时,到10月底,该企业A产品结存2580件,单价32元,金额82560元。账薄记载,在11月份企业发出A产品4500件,会计按照加权平均法核算,11月份末结存-1920件,单件32元/元,金额-61440元,到12月份又入库A产品3460件,单价38/件,计131480元。12月份发出A产品400件,年末结存1140件,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A产品加权平均单价为=45.48元/件。会计年末A产品结存价值5184720元。但是该企业A产品在10月末及12月份(11月份账面无入库)入库的单价最高不超过38元/件,按理,年末A产品单价只会在32~38元/件之间,而不会超过38元件,可是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结果,却又应该是4548元/件,症结在哪儿?审计人员经过了解,该企业12月入库的产品实际是11月份生产的,12月没有生产该产品。但会计却记录在12月份,审计人员将12月份入库记录调整到11月份,即计算出11、12月份A产品的加权平均单价为=35.44元/件,从而就正确界定出12月末A产品的实际成本为4040160元,企业采用此种手法,少转A产品销售成本11445.60元,致使虚增了当年利润。因而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审计人员只要按照存货先入库,后出库的实际流转原则进行调整,即可界定存货的实际库存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