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务审计的重点 1流转税的审计 ①征税范围的确定是否正确,如企业是否存在将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商品交易或劳务供应归入营业税征税范围。在审计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混合销售行为及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征税范围的确定。 ②计税依据计算是否正确,各项收入是否及时入账并计税。 ③计税税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④纳税人是否按税法规定期限及时上缴各项税收,是否存在欠税行为。 2企业所得税的审计 ①企业的各项收入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记少记收入现象,各项收入是否及时入账。 ②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核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虚增成本费用,虚列支出现象。 ③税收调整项目是否按规定确定,计算应交所得税时是否予以调整。 ④计税税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各项减税免税是否符合规定并经过批准。 ⑤企业是否按期纳税,有无欠税行为。 3其他税种的审计 ①征税范围的确定是否恰当。 ②计税依据是否真实,计算是否正确。 ③计税税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④是否按期足额上缴各项税金。 二、税务审计的步骤 1审计准备阶段。 ①组织审计小组,配备审计人员。审计小组人数视被审单位规模和审计工作量大小而定,所配备的审计人员除应掌握审计业务知识外,还必须了解掌握国家关于税收法规、政策,熟悉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②收集被审计单位资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各种会计记录、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减免税申请报告以及批准文件等资料。 ③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方案包括审计工作起讫时间安排,审计分工,初步确定审计重点难点,初步评价被审单位内控制度。分析审计风险,最后编制审计计划。 2实施审计阶段。 ①了解评价被审计单位有关计税纳税的内控制度。在此基础上,确定被审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并有效执行,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作为重点审计的突破口。 ②审查企业有关计税及纳税的会计记录,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薄、会计凭证等。同时还应对企业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等资料进行审查核实。 ③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从审计工作开始至完成的工作记录,是编制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工作底稿应力求清楚完整。审计人员将审计情况记入工作底稿后,须加以分类、整理、汇总,形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 3审计完成阶段。拟定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处理决定或提出处理意见,清缴税款,督促被审单位调整账项及对审计工作进行总结等内容。 4后续审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被审单位执行审计处理决定情况进行审查,监督被审单位认真执行审计处理决定。 三、税务审计技术方法 1对比分析法 进行对比分析法,应特别注意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可比性。在对比过程中,若发现某些项目发生突增突减,应确定为进一步审计的重点。例如,企业在计缴增值税时,抵扣的进项税额较上期突然增加,表明企业本期更多地购入了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应重点检查本期购进货物的入库记录,货款结算情况及增值税抵扣凭证的取得保管情况,从而判定企业是否存在虚增进项税额的不法行为。 2推算法 用此法审计人员可根据本期完工入库的产品数量,加上期初结存产品数量,减去期末结存产品数量的结果,推算企业本期已销产品数量,进而推算企业本期应确认的产品销售收入及相关流转税,并同企业本期实际确认的销售收入及相关税金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进一步查明原因。需要说明的是,对比分析法与推算法只能为审计提供线索,从中找出审计重点,不能根据对比结果或推算结果作出审计结论。故推算法与对比分析法一般不能单独应用,必须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运用。 3顺查法与逆查法 顺查法的优点是比较全面,漏查可能性较小,缺点是费时费力。一般来说,对内部控制不健全或执行情况较差的单位,适合采用顺查法进行检查。逆查法其优点是容易抓住重点,审计工作量不大,缺点是难免遗漏。对内部控制较为健全的单位,适合采用逆查法进行检查。 4详查法与抽查法 采用详查法,可以全面了解被审单位计税纳税情况,作出的审计结论较为可靠,但审计工作量较大,对重要事项的审计,一般宜采用详查法。使用抽查法可根据抽查结果判定被审单位纳税总体情况,虽然审计工作量较小,但难免以偏概全,进行审计抽样时,要特别注意样本的代表性,要根据审计风险的大小来确定适当的抽样规模和抽样方法。 5核对法与查询法 核对法是税务审计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法之一。一般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等内容。查询法一般包括当面询问,发函询问或派人外出调查等,询问法收集的审计证据,还应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