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假账表按编制的目的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隐瞒收入,逃漏税债。这类假账表主要是为了应付税务部门和债权人,达到少缴、逃缴所得税的目的和逃废债务而编制。 第二类:夸大收入,虚增利润。在企业的损益表上虚增收入或减少成本,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这主要是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和金融部门。 第三类:隐瞒负债,优化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改变负债的性质,降低资产负债率。其主要是为套取银行信贷部门的信用,达到使用信贷资金的目的。 企业假账表掩盖了其账务运行的真实情况,债权人、税务和金融信贷等部门稍有不慎,即会造成债务悬空,国家税款和信贷资产的流失。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掌握和动用识别企业假账表的方法,揭开企业假账表“庐山真面目”。 方法一:账表核对。由于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一些会计人员制造假账表时心有余悸。大部分造假企业只建假表,不建假账。因此,在调查时,坚持账表核对,不失为一种简捷、有效的预防假表的方法。 方法二:账面观察。企业账务一般进行序时记载,其业务的发生也是连续进行的。因此,常规分析企业的账务记载,不可能字体、字迹甚至墨迹颜色都长期一致,账面异常整洁。因此,发现此类情况,就需进行调查分析,如:查看总分账户是否相符,抽查某日或某笔单据与账表进行核对。 方法三:结构分析。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销售、利润等的结构比重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企业的规模是否匹配;与同行业是否协调;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相适应。一般而言,企业编制假账表不可能各类资金的比例、结构都非常适当、合理,反之,如果各种资金的比例、结构都适当、合理,则若无较大的新增定货合同,就不会出现资金的需求或经营的困难。 方法四:动态分析。对企业的各类资产、资金销售、利润等进行历史的发展对比,看同期增减是否合理,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一致,遇有增减异常,则应进一步查看明细账、票据,弄清增减的真实性。 方法五:成本分析。少列成本、虚增利润,是一种比例隐蔽的制假账假表的方法。分析此类假账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应提费用是否提足,包括折旧、摊销费用、预提费用等;第二,单位产品定额成本核算法。根据企业正常情况下单位产品定额成本,估算企业销售产品的成本总额是否适量,以测算企业成本是否应摊尽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