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结构新探

作 者:
蔡春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会计之友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审计理论及审计理论结构的涵义

      所谓审计理论即是一套用以解释、指导(或预

      测)审计行为活动(即审计实践)的系统化和理性化

      的命题体系,该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审计理论是人们对审计行为活动(即审计实践)这一客观事物的“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第二,审计理论的形式是以命题表现的对审计实践的理性认识。它是对人们从审计实践中提升出来的理性认识的规范表述。

      第三,审计理论的基本功能有二:(1)是解释功能,即令人信服地解释审计实践,包括审计行为活动的产生、发展与现实状态;(2)是指导(或预测)功能,即能对正在进行的审计实践予以指导并能科学地预示审计的未来及其发展方向。

      第四,审计理论必须有一个框架结构或结构体系。从此意义上说,审计理论也就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审计理论,也就是研究审计理论结构,两者并行不悖。

      我们可将审计理论结构定义为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命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亦即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形式。

      二、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典型代表及其主要观点

      三、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新思路

      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基点可有三种选择,即(1)审计假设,(2)审计目标,(3)

      审计本质。笔者赞成并选择审计本质作为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基点。主要理由有二:

      (1)只有准确地揭示并把握了审计的本质,才能把握住审计理论的发展方向。只要正确地确立了审计的本质,也就顺理成章地确立了审计理论结构。

      (2)只有在审计本质认识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才能带动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有质的跃迁。

      (3)以新的审计本质认识论为基点构建新的审计理论结构

      笔者构思的审计理论结构由(1)“审计本质”、(2)“审计假设”、(3)“审计目标”、(4)“审计信息”、(5)“审计规范”和(6)“审计控制手段与方式”这样六个要素组成。与此相对应,形成六大块审计理论,即“审计本质理论”、“审计假设理论”、“审计目标理论”、“审计规范理论”、“审计信息理论”、“审计控制理论”,分别简称为“审计本质论”、“审计假定论”,余类推,这六个要素及六块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该审计理论结构各要素之内在联系是严谨的和符合逻辑的。“审计本质”要素处于该结构的最高层次,起着统驭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导向的作用,“审计假设”要素介于“本质”要素与“目标”要素之间,作为前提条件,支撑起审计理论结构大厦,具有基石作用,同时,又指导审计目标的确立。“审计目标”要素直接决定和制约着“审计规范”、“审计信息”与“审计控制手段与方式”这三个要素,反言之,这三者都是直接服务于如何保证审计目标之有效实现的。当然,它们本身还得反映“审计本质”和“审计假设”的要求。图表还显示,审计理论结构作为一个理论系统与审计所依存的社会经济环境还发生相互作用关系。审计环境对审计理论结构的作用关系表现为要求理论结构的构建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并随着环境的变革而变革,而审计理论结构对审计环境的反作用则表现在,审计理论通过对审计实践的反作用而不断改善环境之状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