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任务型。即财会人员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目标任务,在会计账表上进行弄虚作假的形式。目标任务主要是指:利润指标、存款指标、费用指标,有的还有收息率和存贷比例等。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虚假利润型。即采取虚增或虚减年度利润的办法,多计或少计利息支出来调节利润。有的以红字冲减利息支出,或先在本年度多计利息支出,然后在下年度悉数红字冲回;有的将政策规定的逾期一年期以内的贷款应收利息挂表外,或将逾期一年以上的贷款应收利息计入表内。 2虚假存、贷款余额型。即通过虚增(或虚减)存款或贷款余额达到完成年度存、贷款任务指标或存、贷比例指标。有的银行采取“以丰补欠”作法,也就是当年任务完成比较好,故将超计划的存、贷款数当年隐瞒不报,以降低下一年度基数。如空转出一笔存款,待年度决算完后又悉数转回;或在完不成任务时,采取过账、冲账的形式,虚增存款,如空转入一笔存款,待年度决算完后又悉数转出;还有的受存、贷款比例的限制,不得不将超发放的贷款在账务上进行处理,一种做法是将贷款挂入“存放同业”等资产类科目,达到虚减贷款的目的;另一种做法是虚增负债类科目,如将“同业存放”、“同业往来”等负债类、共同类科目纳入存款类科目,达到虚增存款的目的。 3虚假费用型。由于金融企业大部分实行费用指标控制,所以多数金额企业采取收入与费用挂钩的作法。如,有的企业费用指标用不完时,采取以拨作支或虚增费用办法,也就是在年度终了时,将多余的指标先行列账,在记账凭证后付上通过各种途径开来的发票(一般为整数),然后将这部分费用先挂往来,或拨给二级核算单位,或直接提取现金,或提现后又另开账户存入银行。 二、技术错弊型。即有关会计人员有意或无意地不准确或不确切使用会计科目,会计账务处理不当,导致会计核算上的技术错误,因而形成了各种假账。有的采取“借新还旧”、重开借据等手段,人为改变贷款的借款年限或逾期时间,达到调节利息收入和利润的目的;有的将“小金库”理解为只要是财务上掌握,可以不并大账;还有的将银行开办的各种经济实体的利润或亏损不纳入银行会计报表核算。这几种作法造成大量的账外资财不能如实反映,影响了银行报表的真实性。 三、银行账外账。银行账外账是银行业务在体外循环的一种,也是银行做假账最为恶劣的一种表现形式。前些年,在贷款受计划规模限制的情况下,企业采取超、绕规模办法发放贷款,账外经营形成的假账至今没有消化,特别是这种形式下形成的不良资产,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一些非法的内幕交易,恐怕事情败露,因此至今仍在运作。银行对这类问题有的采取部分转账,逐渐消化;有的采取存贷款并大账,而息外加息仍在账外进行。这种形式的假账,不但隐蔽性大、危害大,而且查处的难度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