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版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审意识薄弱。有的单位没有摆正经济业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重视业务发展,忽视审计防范;有的单位不明确会计与内部审计的职能,将内部审计当作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失去了两个岗位相互制约作用;有的单位混淆了审计与纪检监察的监督的区别,有案件才进行审计,没有真正意识到健全完善内部审计是出版业稳健经营、防范风险、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权利制约失衡。目前我国出版业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基层单位负责人即是经营决策者,又是经营管理运行的执行者,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缺乏对他们的约束和监督。他们的个人决策行为、业务行为、责任行为,缺乏可操作的制度制约,决策失误时有发生,违规经营、越权经营屡见不鲜,造成诸多呆账和损失。 (三)缺乏必要的内部牵制机制。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有的还有本部门的收支账目,缺乏制约和监督功能,这与现代企业制度相悖。 (四)内部审计制度不落实。尽管有关内部审计的规定近年来连续颁布,但一些单位没有成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用会计、纪检监察人员代替等,造成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五)财务制度建设滞后。部分单位忽视财会管理及其队伍建设,财会工作滞留在会计核算基础上,有的缺乏资金的合理调配、财务计划的科学编制、经营行为的监督程序,有的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和投资经济效益、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等审计的基础条件。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若干建议 (一)严格人事考核鉴证。首先,主管人事部门应加强和完善人员监督机制,建立量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据此对直属单位经营和财务状况作出评价,对其领导班子的建设和考核进行鉴证,鉴证审计报告送人事部门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之一。其次,加强对企业重大问题特别是资金运行等的审计监督,认真落实企业年度审计和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使主管部门领导和人事部门及时了解直属单位负责人的经营业绩与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二)建立内部牵制和权力约束机制。在出版业内部设立一套分工协作、相互鉴督、相互制约的牵制机制,以确保出版业稳健、依法合规经营和健康发展。建立这一机制应遵循制约、责任、协调三原则。制约原则主要是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约束作用;责任原则主要是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责任制,权责逐级分解,权力层层确定、责任层层落实;协调原则主要是管理组织协调、保证业务经营正常进行,使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工作衔接有序,步调一致。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直属单位的内部牵制和权力约束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通过了解、初步评价、符合性测试后,写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其内容一般包括内部控制现状及缺陷、因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的差错或弊端、建议改进的措施等。 (三)健全内部审计机制。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审计法》等法规的规定,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对单位负责人负责,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监督机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保证必要的经费支出,依法明确其工作职权、范围和程序,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2拓展内部审计领域。在审计内容上要由合规性审计为主向合规性与风险性并重转变,审计部门应拓展审计领域,加强对资金运用新业务的审计。3审计方式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转移。4在审计方法上,由现场审计为主向现场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5审计手段上,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现代化、电子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