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1数字不准。经常发生的是现金流量的流入数不准、现金流出数不准、调节净利润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整数不准。 2串项错类。串项是指将同一业务类的现金收支填错项,错类是指将不同业务类的现金收支填错类。 3错列非现金流量。如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待摊或预提费用等非现金业务误按现金流量填列报表。 4主表与补充资料相互脱节,净利润调整不准,两者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不符。 5现金等价物确认不准。由于现金等价物与投资划分的不准,也会影响现金流量的正确性。 二、审计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审计一般是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审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就可省略一些重复的审计程序。企业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业务量很大,可以采取抽样的方法进行审计。 (一)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现金流量表的工作底稿有审计程序表、项目审定表、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等,这些工作底稿的格式可参照现行的相关工作底稿,结合现金流量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二)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程序也可按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主要是测试企业现金流量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实质性测试主要是测试现金流量的流入数与流出数是否准确,表达的是否完整,披露和分类是否恰当等等。在审计方法上可采取检查、计算、分析性复核进行取证、评价,借以形成恰当的审计结论。 1首先要审核的几个主要数字 (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根据比较资产负债表的有关项目数额进行计算而求得,以此数与现金流量表相关数复核对照。 (2)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流入数。根据货币资产账户及现金等价物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计算求得,以此数与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复核对照。 (3)现金流量表的流出数。根据货币资金账户及现金等价物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计算求得,以此数与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复核对照。 通过以上的复核对照,可以证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流入总额和流出总额是否准确,但不能保证现金流量表中内部业务活动的现金流量都是正确的。 2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项目的审计 审计现金流入数和流出数时,应使用“项目审定表”等工作底稿。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的项目进行审计时,应根据现金流量表准则中所列公式进行计算复核,可采用扣除方法进行验证。验证公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业务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增加货款额-应收票据增加货款额+预收账款增加额 对购置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的项目审计,也应根据准则中的公式进行复核,或用扣除方法进行验证。验证公式: 购置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业务销售成本-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纯费用)-应付账款增加货款额-应付票据增加货款额+预付账款增加额+存货净增加额 现金流量表其余项目的审计方法同上。 3对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审计 这部分审计涉及到企业主要业务活动领域的现金流量,审计的目标是判断企业报表的相关认定是否正确。对报表补充资料的审计应该侧重在净利润如何调节上,审计时应把握三个原则:(1)是否将利润中的非现金收支调整出去了;(2)是否将利润外的经营活动现金收支调整进来了;(3)是否将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业务归属划分清楚了。调节的最终目的是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具体内容: (1)利润中非现金收支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收入中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购置成本中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费用中的计提、待摊及预提费用;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递延税款增减变动。 (2)利润外的经营活动现金收支的内容,主要包括:应收和预收账款收入的现金;应付和预付账款支付的现金;增值税的增减变动;存货的增减变动。 (3)经营活动类与其他活动类业务划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应划归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财务费用;应划归投资活动的投资损益;应划归投资活动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处置损益。 审计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也要先核对主表与补充资料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是否一致,然后,再进行详细审计。在审计中所发现的错漏问题,要在审计后的现金流量表中加以调整,调整后的现金流量表可作为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的依据,并可为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现金流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