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抗美援朝

作 者:

作者简介:
逄先知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编审 李捷 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研究员;北京,100017

原文出处:
党的文献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50年前,1950年10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揭开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这是一个需要有战略胆识和气魄的决策,也是一个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观的决策。

      那时,新中国刚刚脱离了长期战乱,经济还没有恢复,新生的人民政权还不稳固,又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各方面极端困难。它的主要对手,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刚刚取得胜利,踌躇满志,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不可一世的美国。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较量。然而,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终于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不期而遇的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对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顷刻之间, 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东北亚的这个半岛上来了。

      就在半个月以前,6月6日至9日, 中国共产党刚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提交的书面报告《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里,对国际局势有一个总体的估价,认为:“只要全世界共产党能够继续团结一切可能的和平民主力量,并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67~68页。)根据这个估计, 全会确定当前全党的主要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全会还决定,要在1950年复员一部分军队。接着,6月14日至23 日又召开了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按照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经济恢复的方针作了部署。

      然而,一个毛泽东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美国对朝鲜半岛的事态迅速作出了反应。它的反应,不仅针对朝鲜,也针对中国。

      6月27日,美国决定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对朝鲜城市狂轰滥炸。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侵占中国领土台湾,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30日,又命令美国陆军在朝鲜参战。从此,美国侵略军的坦克碾碎了朝鲜大地。

      美国把台湾和朝鲜半岛这两个看起来不相干的地区联系起来,同时采取严重的军事步骤,公然干涉中朝两国的内政,有其战略上的考虑。从冷战开始以来,它一直把这两个地区看作是在远东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桥头堡,尤其是把中国领土台湾当作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舰”。就在杜鲁门总统发表让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命令的声明中宣称:“对朝鲜的攻击已无可怀疑地说明,共产主义已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来征服独立国家,现在要使用武装的侵犯与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 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1月版,第395页。)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使得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然处于分裂状态。

      毛泽东迅速作出反应,表明中国政府的立场。他在1950年6月28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庄严宣告:“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注:1950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在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成立“联合国军司令部”(8 月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那一天前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一个决策,调几个军到东北,摆在鸭绿江边,加强东北边防。并立即决定将驻河南的战略预备队第十三兵团(下辖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加上第四十二军(当时已在东北)和炮兵第一师、第二师、第八师等,共20多万野战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调往安东(今丹东)、辑安(今集安)、木溪集结。

      这是一个具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隔了6年以后,毛泽东在讲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战争开始后, 我们先调去三个军,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军,总共有五个军,摆在鸭绿江边。所以,到后来当帝国主义过三八线后,我们才有可能出兵。否则,毫无准备,敌人很快就要过来了。”(注:毛泽东会见苏共中央代表团时的谈话,1956年9月23日。 )毛泽东还不无惋惜地表示过:“可惜那时候只有五个军,那五个军火力也不强,应该有七个军就好了。”(注: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的谈话,1970年10月10日。)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曾经作过各种可能的设想,估计到出现最坏的局面——美军在朝鲜人民军侧后的海岸登陆。1950年8月, 朝鲜人民军在朝鲜南端洛东江同美军和南朝鲜军打成胶着状态后,毛泽东已经预见到,战争转入持久和美国扩大战争规模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适当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5 月版,第43页。)8月5日,毛泽东即致电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要求东北边防军在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准备9月上旬能作战。8月18日,又电高岗,要边防军务必在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 随后,根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建议,决定将第九兵团和第十九兵团分别调到津浦、陇海铁路沿线地区,策应东北边防军。

      9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