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5—1597(2000)03—0080—05 1995年以前陈云研究的概况,迟爱萍在《新时期陈云的思想研究综述》(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3期,下称迟文)已有论述。 在陈云诞辰95周年和逝世5周年之际,本文对1995 年以来陈云研究状况作一简单介绍。 陈云研究迎来了一个高潮 迟文根据陈云研究在深度和广度、 研究方法和形式上的特点, 将1980年至1994年间陈云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发展阶段(1980年11月—1983年)、深化发展阶段(1984年—1986年5月)、全面发展阶段(1986年—1994年)。本文同意这一划分,并认为,在前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1995年以来的陈云研究迎来了一个高潮,其中1995年至1996年是这一高潮的顶点。 1.社会影响迅速扩大。 1995年4月陈云逝世, 中共中央高度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1995年6月,《陈云文选》出版第二版,《陈云》画册出版, 《陈云文选》一卷本也随即在港台和海外发行。这一时期出版发行的陈云著作还有《陈云论党的建设》、《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新版《陈云文选》对第一版少数几篇正文和题解作了个别文字的订正,增加和校订了一些注释,并在前一版基础上增加了33篇文稿,8万余字,绝大部分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中共中央为学习《陈云文选》发出通知。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陈云诞辰90周年暨《陈云文选》1 至3卷及《陈云》画册出版座谈会上发表讲话, 指出:“陈云同志的业绩和著作,他的思想、品德和风格,属于我们伟大的党,属于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了一大批回忆、纪念陈云的文章,如宋平《缅怀陈云同志》,薄一波《陈云的业绩与风范长存》,胡绳《陈云同志是实事求是的楷模》,王鹤寿《沉痛悼念陈云同志》,袁宝华、薛暮桥《学习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牟信之、陈群等《陈云同志最后的三百二十一天》。还有一些关于陈云的著作出版,如刘家栋的《陈云在延安》,余建亭的《陈云与东北的解放》等。 2.研究成果多、研究范围广、研究力量增强、研究方法和形式多样。 1995年6月召开的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 一大批研究工作者特别是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如胡代光、高鸿业、陈其人、汪海波等踊跃投稿,报名者中40岁以下的约占1/3,作者范围除西藏外遍及全国各省市区,对组织陈云研究队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次研讨会收到论文近500 篇;其中80多篇入选会议论文,论题几乎涵盖了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的各个方面。会议论文集《陈云和他的事业——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称《论文集》)1996年4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陈云逝世一周年之际,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卫兴华等纷纷撰文,就陈云经济思想畅谈研究心得。同时,两本研究陈云生平的著作出版。一本是《伟人之初领袖篇——陈云》(迟爱萍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介绍了陈云从出生到1937年底由店员成长为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另一本是《共和国经济风云中的陈云》(孙业礼、熊亮华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6月版), 介绍了陈云在共和国经济建设几个关键时期的实践,该书出版后被国内多家报刊选载或连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此后还陆续出版了一批关于陈云生平思想研究的著述,其中《中华名人丛书——陈云》(朱佳木、迟爱萍、 赵士刚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9月版)是第一本系统介绍陈云生平与思想的著作, 已具有陈云传记的性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部宣传陈云生平业绩的电视剧:《四保临江》,描写陈云在解放战争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领导南满军民四保临江的经历;《陈云在1949》,介绍1949年陈云领导稳定物价斗争的经历。 3.研究质量进一步提高。 陈云研究在系统性、综合性和理论分析方面都比过去有了进一步增强,研究视角有所创新,还引入了比较研究、数学模型分析、系统论等新的研究方法,涌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如陶大镛《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一文(载于《求是》1996年第4期),从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的必然联系角度,深入研究了陈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思想;卫兴华《改革与发展中的经济平衡问题——学习陈云同志的有关思想》,从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角度,分析了陈云经济平衡和按比例发展思想;高鸿业《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关系——对陈云“鸟”与“笼子”比喻的体会》研究了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方面“鸟”与“笼子”这一著名比喻的确切含义。(以上两篇刊载于《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第4 期)朱佳木《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确立过程中的历史贡献》(载《求是》1998年第23期)一文,全面考察了陈云为准备和确立三中全会路线,以及巩固三中全会路线,所发挥的积极而独特的作用和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4.更加注重深入发掘陈云实践和思想中一般性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如赵士刚《论陈云经济思想对维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载《当代思潮》1995年第4期)一文,从陈云在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分配关系、计划和市场关系、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五个方面,总结了陈云经济思想对维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迟爱萍《陈云与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载《论文集》),蒋永青《新时期陈云的“国力论”简述》(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五、六期合刊)着眼于陈云新时期的思想研究;吴立《论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特征》(载《论文集》)总结了陈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时代特征、理论特征及方法论特征,考察了陈云关于“两手抓”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他学习哲学得出的关于实事求是精神的科学总结。刘书楷《“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原则的提出及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实践》(载《论文集》)从这一思想的起源及其实践角度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许德祥《论陈云“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的思维坐标》(载《论文集》)从思想坐标的范畴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