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机构改革的探索与贡献

作 者:

作者简介:
彭国甫 湘潭大学教授; 王身余 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 湘潭,411105

原文出处:
党的文献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文章编号:1005—1597(2000)03—0025—05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邓小平对机构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对机构改革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深入研究邓小平对机构改革的探索与贡献,不仅是系统、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高兴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迫切需要。

      一、深刻揭示了机构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1.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机构改革的必然性。早在1978年,邓小平在谈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革命时明确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因此,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5页。)1987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体制的改革。”(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2页。)要改变上层建筑,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就必然要求改革各级各类国家机构。

      2.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以来,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人浮于事等弊病,不仅在经济上使我国的“吃饭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经济发展后劲,而且以其造成的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损坏党和政府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妨碍广大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这种人民不能容忍、党也不能容忍的难以为继的状态,邓小平在1978年12月明确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此后,他在1982年再一次告诫全党:“这场革命(指机构改革——作者注)不搞,……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7页。)这就极其明确地把机构改革作为一项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了出来。

      邓小平不仅深刻揭示了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提出了对机构改革进行理论研究的任务。他指出:“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2页。)

      二、全面论述了机构改革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在1982年1 月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的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著名论断。首先,机构改革是对旧体制的革命。建国以来,我们一直沿袭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高度集权而又长期缺乏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的陈旧体制,必然造成机构臃肿、部门林立、人浮于事和官僚主义严重等种种弊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党和国家机构,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其次,机构改革是对权力和利益的大调整。革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精简多余的机构和人员,必然引起大范围内人们权力和利益的调整与变动,相当一部分人将不得不分流。这就决定了机构改革不可避免地会招致来自各阶层、各方面的巨大阻力。再次,机构改革是一种全面改革。它不仅在范围上包括所有党政军机构改革,而且在内容上涵盖了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职能转变和权力下放等各个重要领域。

      2.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合点。他在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讲话中多次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消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注:《瞭望》周刊1986年第44期,第10页。)“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第二个内容是权力要下放……第三个内容是精简机构,这和权力下放有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7页。)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后,他一再强调对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搞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四个保证,“第一是体制改革,目前进行机构改革。”(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8页。)“今后一个长时期,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近二十年内,我们要抓紧四件工作”,其中第一件就是“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1989年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他再一次指出:“消除机构臃肿”,这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也是一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3页。)在谈到经济体制改革时,他又指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在各种障碍中,他特别指出:“机构重叠是最大的障碍。”(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38~140页。)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33~134页。)由此可见,机构改革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合点,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就必须进行机构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