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政治优势的建立和加强

作 者:

作者简介:
童小彪(1969—),男,湖南娄底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政治优势的基本条件是:思想政治基础、物质利益基础和组织基础的建立。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经历了一个初步建立,完全确立和不断加强,遭受挫折和通过策略调整使其进一步加强的复杂发展过程。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4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0)03—0039—05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决定它必然能够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但党在农村政治优势的建立和加强是一个艰苦的奋斗过程,需要具备几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思想政治基础,党要有先进的指导思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对农民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上政治上吸引广大农民群众。二是物质利益基础,党要通过正确的经济政策保证农民能够获取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其它社会利益。三是组织基础,建立健全系统、高效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党领导下的各级政权组织及其它社会组织和团体。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的逐步积累和完善,使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逐步建立和加强。其中,党领导下的政权建设为中心的农村政治建设是党的政治优势的最为直接有效的组织保障,也是其它条件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侧重从农村政治建设的角度论析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政治优势的建立和加强。

      一、旧的乡村政治结构是党建立自己政治优势的现实社会基础

      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政治管理体制,其乡村政治结构颇具特色。第一,高度集权的封建官僚统治制度,通过层级纵向分化和部门横向分化,形成直到县级的严密的政府组织系统。但政府对县以下的乡村基层社会控制较弱,二者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关系。第二,在上述条件下,乡村社会以血缘为核心的联系纽带,以一定的地域为界限,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内生出比较独立的乡村社会组织,形成一个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比较封闭的稳定空间。第三,宗族制度是乡村社会组织的核心内容,宗族是制度化的血缘关系,它具有社会帮助、宗族保护、教育和调解各种功能,涉及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族首领一般由族中绅士担任,他们在辈份、品德、学识、财富上有自己的优势,具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族中有较强的号召力,执乡村基层社会之牛耳。第四,乡村士绅是封建政权与基层社会联系的纽带,政府通过乡绅来组织官方的社会组织,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极为有限的渗透和控制。

      这种乡村基层政治结构模式有利于农村基层社会封建秩序的稳定,是中国封建制度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条件。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对它造成有力冲击;前后相继的军阀政权也主要是利用它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使旧的乡村政治结构与中国共产党要在农村建立自己的政治优势直接对峙,打破旧的政治结构,建立新的制度和秩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根据地对基层政治模式的探索和政治优势的初步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努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争取更大的力量去破坏旧的制度和秩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各种民主政权,尝试着对传统的政治结构进行改造,积极探索新的政治建设的途径和模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工农红军在反动势力薄弱的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各根据地内,仿照苏联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形式,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但这阶段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党在农村政治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尽管如此,共产党人在独立地高举自己的旗帜后,对影响所及地区的广大农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局面,极大的鼓舞了共产党的勇气和信心。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其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地方政权机构,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党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按照“三三制”原则组建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各抗日阶级的联合专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这一时期,是党在农村建立其政治优势的重要发展阶段,党不仅在基层政权建设上不断走向成熟,最关键的是在怎样把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与落后中国的农民的信仰和追求结合起来这一点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当然抗日这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时代主题,既给了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的机会,也使党在制定相关的政治经济政策时限制了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随时局的变化作了新的调整。在阶级内容变化的基础上,把抗战时期的参议会形式改为人民代表会议制,各解放区基层在土改后由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通过人民代表直接选举成立区、乡人民政府。这一阶段是党领导的局部政权向全国性政权过渡的时期,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急剧上升。其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随着内战的最终爆发,中国共产党推出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既充分表达了党对农民的政治态度,也充分保证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使党在农村政治优势的建立因具备了物质利益基础而取得了实质性的重大进展。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人民民主政权,既是党领导政治建设的三次重要尝试,也是党在农村建立其政治优势的三个重要发展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党的政治优势得以初步建立,根据地农村政治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