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初期张治中在湖南的治理整顿及历史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亚文(1966—),女,四平师院历史系,讲师。 李蓉,女,辽宁鞍山钢铁学院。 吴亚文,四平师范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鞍山钢铁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原文出处:
松辽学刊:哲社版

内容提要:

基于抗战的需要,张治中在湖南进行了安定秩序,转化社会风气,改革教育与整顿财经等方面的一系列的治理整顿,这对于稳定湖南当时的政局及湖南作为抗日后方的各方面工作的加强有较大的历史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674(2000)02—0049—05

      1937年11月中旬,抗日战场的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日军连克我战略要地,形成了围攻南京的态势。为了适应战局的变化,南京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同时决定把几个省区的政务重新部署一番。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张治中挑起了湖南省政府主席和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的重任。当时湖南为抗战后方基地之一。由于战局的变化,加之地方组织不力,湖南局势动荡不安。伤兵充斥街头,肆意闹事;兵役制度极不合理,征兵情形异常混乱;土匪横行、鸡犬不宁;官风腐败,民气消沉;财政、教育都不合时宜,各种建设未能展开。这所有的一切决定了湖南是很难起到后方基地应发挥的作用的。因此,为了安定湖南这一抗战后方,使之更好地适应抗战,更好地支援抗战,张治中主政后便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了果断的治理整顿,对这一问题,笔者试加以论述。

      一、张治中治理整顿的主要内容

      (一)治理“兵患”、“匪患”以稳定后方秩序

      张治中就任湖南省主席后,伤兵、兵役和匪患三大难题就摆在了他的面前。当时的湖南,到处都是伤兵,到处都是逃避抓丁的人口,到处都有土匪的骚扰。整个湖南人心浮动,一片混乱。张治中深知,这种情形若不尽快解决,那就谈不上支援抗战、建设湖南。因此,他到湖南后,就开始了伤兵、兵役和匪患三大难题的处理。

      张治中首先是从伤兵问题开始解决的。当时伤兵问题是很严重的。单就长沙而言,一方面,所有商号、旅馆几乎完全被伤兵占住了。街上,伤兵三五成群,横冲直撞,滋事事件时有发生,长沙俨然成了一个“伤兵世界”;另一方面,伤兵从车站下来没有得到适当的收容,重伤的没人照顾,伤愈的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医疗缺乏,到处遭冷遇,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有不能忍受的痛苦,造成了很大的不安定因素,急需处理解决。对此,张治中先是颁布了“告伤兵书”和取缔伤兵滋事、 维护治安的布告, 表明了政府对此事的态度。 之后张治中又在1937年11月30日的第一次省府委员会议上,提出了改进管理伤兵的办法:“先以适宜之安顿,继之以相当之禁制,而终之以严格之处理。”[1]并主张充实伤兵管理处的组织。这个办法通过后,即从解决伤兵的生活着手:“使他们有吃、有穿、有住、有用、有医疗、有娱乐”[2]等方面予以实施。具体实施了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步,先垫发一百万元饷款,用以购办卧床、棉被、棉衣裤、衬衣各三万套,同时,在省会和各县搭起供三万人收容之用的帐篷,做医院、休养院和收容所。然后将占住各商店各旅馆的伤兵迁移到这里,使他们感到安顿和满足而没有怨言。

      第二步,入院以后,便施行军事管理,严禁外出;同时将留居长沙的一部分伤兵,分配到驻有兵力的大县;为了便于管理,已经好了的要他们归队,或者编成荣誉团,以避免伤兵乱窜,扰乱秩序。

      第三步,如果还有不听约束或者仍有不法行为的,那就予以军纪军法制裁。

      这样,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处理,差不多完全就绪,长沙方面恢复了安定和繁荣。这样,在政府及人民通力合作下,逐步地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在以后保卫武汉战役中,伤兵没有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总之,这些措施还是很成功的,它既解决了伤兵的伤痛之苦,又消除了伤兵在地方的滋扰,更重要的是为抗战提供了后备兵员。

      兵役问题的处理。当时征兵制度不完善,招兵情形相当混乱。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招募机关混乱庞杂。当时湖南除了办理役政的机关以外,各部队在湖南的招募机关竟有八、九十个单位之多。它们各行其事,使得役政机关无法正常工作。第二,征兵方法不合理。各机关单位采取强征法,实行自由招兵。它们将所需兵额下给各县,县里再摊派给各保各甲,由其保长、甲长具体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那些正直的、关民主地方、体贴民众的保甲长,因他们不忍心采取抓丁法、完不成任务,而被捆缚游街,倍受侮辱。而那些没有修养,心术不正之徒,便利用这个机会勒索民财,甚至利用征兵作私人仇恨报复的手段。这一切造成了全省普遍的恐慌;壮丁大量逃避到城市里来,严重影响春耕;强悍的壮丁不愿被捉当兵,而宁愿流为土匪,民间大兴“买放”,善良的风化和安宁的生活都被破坏。更危险的是,它“种下了军民不合作的恶根”。[3]将影响将来的战局。面对着这样的情形,张治中是相当痛心的,他决心予以彻底解决。为此,他先后召集了两项兵役会议。第一次是1937年12月中旬召集的,主要决定了两个办法:“第一,为了统一事权,杜绝纷扰,以加强役政效率,减轻民困起见,呈请中央将各部队在湖南的八十余个招募机关一律撤销;第二,中央每月需要湖南补充多少兵额,由湖南役政机关负责尽力征集。送请中央统筹分配,以裕兵源。”[4]

      这两个办法呈报中央被采纳之后,中央随即制定了“战时募兵统制办法”,通令各省实行。它的实行,不但使地方上免除了纷扰的现象,而且使各作战部队解除了强招强募的困难。经过这样的统制征募以后,役政初步走上了轨道。

      为了建立健全的基层机构,促使役政彻底改进,1938年3 月下旬,张治中又召开了第二次兵役会议,其主要目的是“如何可以彻底解除在役政进行中人民所感到的切身痛苦?”[5 ]会议最后做出决定:要求在最短期间把地方匪患、兵役舞弊两个问题解决了。之后,张治中惩办了几个渎职的役政人员,并且在法令上,在制度上多方部勒,于是役政渐见起色。后来,为了杜绝弊端,安定民心,又订定征集国民兵总抽鉴办法加以施行。为了进一步治本,张治中下令动员有德、敢做敢为的知识青年,做彻底改进基层机构。经过张治中的这一系列努力,湖南的役政走上了正轨,最终使役政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这种圆满的解决,不但为作战部队提供了充足合格的兵源,支援了抗战,而且也解决了地方上的痛苦,起到了安定后方人民生活,保障工农业生产的作用,同时也为解决匪患问题做出了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