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民族国家整合

——新中国头三年历史的宏观审视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凤城(1963—),男,河北黄骅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党史系,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百年中国政治的黑暗和无序决定了新中国民族国家整合的合法性。新的民族国家整合包括社会整合、政权整合、经济整合、文化整合以及国际关系整合。新的民族国家整合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有不少经验教训。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7;D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0)06—0043—07

      建国头三年,即党史学界习惯上称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 —1952年)的历史,是一个内容较为清晰、学术界共识度较高的领域。本文无意重述这一段历史的具体内容和学术共识点,而是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通过建立一套新的分析框架,从宏观上来审视和把握这一段历史的主题。笔者认为,在建国头三年纷繁复杂的具体历史内容——各项社会改革、改造运动的背后,树立着的新的民族国家整合这一历史主题。具体言之,它包括社会整合、政权整合、经济整合、意识形态和文化整合,以及国际关系整合。本文拟从整合的合法性、内容、总体评价等角度作一尝试性的界说和探讨。

      一、历史负面所带来的整合合法性

      所谓历史负面所带来的整合合法性,是指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衰败、黑暗、腐朽的一面,以及与此相应,中华民族对摆脱这种状况、对富强与独立的渴望给新中国的民族国家整合带来了先在的合法性。

      自1840年始,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在晚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国家,逐步演变为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国民党政府统治期间,虽曾在收回国家主权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毕竟十分可怜,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从根本上并未改观。况且,自1931—1945年,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区,先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民族灾难始终伴随、缠绕着古老的中国及其广大民众。

      自近代以来,中国的内政日趋腐败与黑暗:晚清政府的封闭、顽固、僵化与衰朽;北洋政府的暴虐、昏庸、纷乱和军阀混战;国民党政府的专制和法西斯主义特务统治,连年的内战,军人的横行,官僚阶层的贪污腐化。这一切犹如挥之不去的梦魇,折磨着中国各阶层的民众。在这样的政治统治下,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城市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举步维艰。

      与政治腐败和经济凋敝相伴随的是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各阶层民众“深层心理结构”上的积淀,严重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虽然自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学东渐,儒学一统天下、儒佛道共存的文化结构,开始被打破。然而,由于思想启蒙主要局限于知识分子群体内,中国普通民众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思想仍然主要受制于封建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从而严重地窒息着中国社会的开放、活力与进步。

      所有这一切,使中国人民失望到了极点,同时对一个清明、有效的政府的期盼,对一个富裕、蓬勃的社会的期盼亦达到了极点。这就为新中国的民族国家整合提供了充足的历史合法性。而且,与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负面相对,中国共产党作为它的批判者和否定者,作为新中国的执政者,始终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为其奋斗目标之一。这一人所共睹的事实,使中国民众很自然地将他们一百多年来的希望和梦想的实现集中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向国家强大和人民富裕,便成为历史的选择。

      当然,上述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考察,主要是从其负面入手的,并非全面的评价。如果全面评价,我们当然还要肯定1840—1949年这段历史作为中国融入世界的一个必经阶段,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在某些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中国的近现代工业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并获得一定发展的,在古老的农业国度里,终于有了代表人类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大工业;经过1898年的戊戌维新和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皇权专制制度终于寿终正寝,共和国的政权形式已然确立,虽然其名不副实,但毕竟中国人知道了在皇权以外,还有其他的统治形式——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而且这种统治形式更合乎人道、理性和社会发展;同时,也是在1840年之后,古老的中国逐渐丢弃了“华夏中心论”的“天下”观念、“华夷之辨”的世界秩序观、朝贡贸易的外交模式,终于能够睁眼看世界,逐渐树立起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建立了现代外交制度;在思想文化上,以儒学为主导意识形态、儒佛道共存的文化结构逐渐被打破,与中国传统思想迥异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民主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学说开始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并为众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上述诸方面无论如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而需要历史地给予肯定。

      二、新的民族国家整合内涵

      新的民族国家整合包括社会整合、政权整合、经济整合、意识形态与文化整合、国际关系整合。需要预先说明,这是从具体历史内容中抽象出来的典型化的界说。这里有一个如何认识具体历史进程与学术分析范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出于透过历史表象认识其真谛的需要,对具体的历史内容可以进行逻辑上的分列与重组。这种认识和分析上的逻辑不一定与历史的具体内容一一严格对应。例如,从叙事史学的角度,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可以依次罗列为新政权的建立、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打击投机资本、统一国家财政经济管理、抗美援朝、合理调整工商业、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文教事业的改革、“三反”、“五反”等等。但从分析史学的角度,则可以建立民族国家整合的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内,许多具体的历史内容具有多重的逻辑归属。如,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既具有经济整合的突出功能,又具有社会整合的意义。再如,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等,既具有文化整合的显著功能,又具有社会整合的意义。在此,笔者试从新的民族国家整合的分析框架出发,对建国头三年的历史作一宏观的分析。

      1.社会整合。所谓社会整合,其核心是要解决中国社会各阶段、阶层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最大程度地弥合社会裂隙,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