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大国,改造成为独立、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新中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然后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人民正是在这面光辉旗帜的指引下,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迅速恢复和发展了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铸就了新中国第一页的辉煌。尽管这一时期很短,但它却奠定了新中国各项建设的坚实基础。从这一视角看问题,刘少奇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则在建国前后对毛泽东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重要阐发,成为这一理论中极富特色的页章。而他对这一理论的放弃也经过了一个变化过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艰辛。其中特别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发展变化,是这一理论变化过程的基础。总结这一发展过程,对于我们深入总结建国50年来的经验教训和为跨入新世纪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最初探索 以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己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从来都是在科学研究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的。主要矛盾确定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能否带领全国人民正确解决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关系到国家能否发展、经济能否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在新中国即将建立,历史将要发展到一个新时期时,刘少奇受党中央委托,在探讨新中国经济建设问题中,比较早地研究探讨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他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中较早研究和论述这一问题的。 刘少奇最初提出这一问题,是从1948年9 月政治局会议前后开始的。这时,毛泽东正在精心准备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和准备赴苏访问,刘少奇的主要精力便转向为创建新中国从事紧张的准备工作。他一面负责指导新解放城市的接管工作,一面考虑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从9 月初的《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的手稿和在9 月会议上初步系统地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讲话;中经修改东北局《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到12月25日刘少奇在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上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方针的系统论述,以及在此之后《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的党内报告(注:关于这篇党内报告的成文时间,《刘少奇选集》确定为1949年6月,但近年根据米高扬访华的回忆, 似乎这篇文章是为与米高扬会谈而写的,而不是6 月为秘密访苏而写的。笔者现根据对该文关于主要矛盾认识的考察,参考米高扬的回忆,初步确定它成文于1949年初。),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设想,并在相当程度上重点探讨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他在首先确定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即五种经济成分及分析其不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问题。他说:“分析这些问题(指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其目的在于发现社会经济中的矛盾”。(注:《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版,第4页。)他认为,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不仅存在占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还有相当比重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广大的小生产者,小生产者又是不断地自发地大量地产生着资本主义成分。而这两种性质的经济一般地处于对立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必然要和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发生竞争。“资产阶级在现在就已经开始在将来还要用一切方法与国营经济实行竞争,盗窃国库(国家的每个工厂和企业都是国库),并将努力地使国营经济服从于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利益,而无产阶级与全体劳动人民,则将努力地使国营经济服务于全体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个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在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注:《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9~30页。)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主要的阶级斗争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的前途与目的而斗争,资产阶级则为资本主义的前途与目的而斗争;斗争的性质是带社会主义性质的,但斗争的方式是经济竞争。我们竞争赢了,革命就可以和平转变。 这样,刘少奇就提出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的阶级斗争是这两大阶级的斗争。由于革命这时在全国还没有胜利,经济建设还没有成为全党的主要任务,因此,刘少奇的探索固然考虑了各解放区的实际情况,但更主要的还是从理论上,依据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和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等文章中,所设想的欧洲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后,工人阶级要立即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论述提出的。它属于前瞻性研究,其提出的基本原则属于预见和构想,这就可能与中国现实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有一定距离。这种情况反映在刘少奇的探索中:一方面提出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方面又从中国经济落后的现状出发,反复强调“今后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恢复与发展中国的经济”,而“不能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政策”。这同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无产阶级政党主要任务和根据斗争任务采取相应政策的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显然不一致。也就是说,刘少奇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得出的认识,同从中国具体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没有统一起来。 但刘少奇是一位比较务实的中共领导人。他清醒地指出:“现在我们尚非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去套书本子,要从我们的阶级关系出发。”(注:《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因此,刘少奇在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时,斟酌再三;并随着实践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不断校正自己的主观认识,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就是许多研究者所指出的,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思想前后有很大变化的基本原因。实际上,刘少奇在12月25日华北财经委员会的讲话中,对这一问题就作过初步分析。他说:蒋介石尚未打倒,又提出第二个敌人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中国民主革命,“完成的标志:打倒国民党,完成土改,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根本打倒国民党还要一年左右;肃清封建主义要五年到十年;没收官僚资本也要二三年才能做完;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也要几年才能做好。完成了这些任务叫彻底胜利。因此,目前革命的打击方向仍然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还不是我们的主要斗争目标。只有一种投机资本,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反对。”(注:《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他坚持党在七大提出的科学理论,认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经济,客观上是为资本主义扫清道路;革命胜利了,资本主义是要发展的。当然,它是限制在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大圈子内,发展的方向,还是要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资产阶级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他们从没有当过政,因此无须乎推翻。“今天的问题是,在我们与资产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后,我们是不是马上反对资产阶级?”刘少奇明确回答:“还不是”,“消灭了以后你还要把它请来的。”“我们推翻国民党以后,把资产阶级保留一个时期,十五年内诚恳地发展它,对无产阶级是有利的。”就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刘少奇在以后的实践中对这一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