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告的?准确地说,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告的。在时间上,有这样一个过程: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致开幕词, 这篇开幕词以“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名言而为全体中国人所铭记,其中就有我们团结起来,打倒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9月29 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序言中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9月30 日通过的会议《宣言》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 这一天的闭幕式中,朱德致闭幕词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的工作,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我们全体一致,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0月1日下午3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史称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始,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中又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现在一些文艺作品,甚至一些回忆录和历史著作,往往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就细节来说,这种描写当然是与事实有出入的。就实质来说,这种描写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这个历史事件的几个情节凝集到一个场景上来了。应该说,这是富于艺术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描写,但是历史著作还是需要忠于历史事实,包括它的细节。 (二) 第一届政协《宣言》,是毛泽东受会议的委托起草的。《宣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简明地记载了中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百年历史,记载了在这个奋斗中作出历史贡献的两位伟大人物:孙中山和毛泽东。 毛泽东起草的原稿,没有提到自己。他讲到了领导辛亥革命的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尊敬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是中国共产党人明确的立场。《宣言》的原稿,接着讲我们的会议齐心一志,按照新民主主义的原则,制定了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会议通过《宣言》时,根据代表们的建议,在这一段话的前面,增加了一句话:“在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这样,就奠定了在这类历史文件中记载新中国历史由来的时候,肯定两位伟大人物的基本格局。 1982年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一个特点,是在序言中用较多篇幅记载了20世纪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肯定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肯定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还记载了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这个历史事实,规定了今后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去完成现代化的任务。 1982年宪法在序言中记载这样的历史,不仅是继承第一届政协宣言的传统和格局,而且是适应新的历史需要。那就是因为在中国发生了一场造成巨大灾难的“文化大革命”和以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为核心的拨乱反正。拨乱反正之后,还要不要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这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一方面毫不含糊地指出和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另一方面毫不含糊地肯定和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邓小平指导了《历史决议》的起草,他认为决议的核心就在这里,如实地科学地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不仅关系到毛泽东个人,而且关系到我们党和中国人民革命的整个历史。1982年宪法就是以《历史决议》和党的十二大的成果为基础来修改的。 这部宪法的序言在1993年和1999年经过两次局部修改,是以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成果为基础进行的。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党的十五大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20年的经验和成就,把指导这20年历史前进的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十五大报告回顾百年,记载了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和它所产生的三位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评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认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反映党的十五大的这个成果,1999年修改宪法,在序言中规定今后任务的地方,把原来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增写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这是继承第一届政协宣言和1982年宪法序言奠定的基本格局,适应新的历史需要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