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泱泱古国迄今至少已经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五千年也就是50个世纪。近半个世纪只是我国文明历史长河的百分之一。然而这短暂的一瞬却使我国社会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惊天动地、开天辟地的巨变: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由封建官僚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国家变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由只有极少现代工业的落后的农业文明国家变为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的先进的工业文明国家。我们伟大祖国发生如此巨大、深刻质变的根本原因是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大路。 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近现代众多国家的历史必然选择。然而我国自明朝后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初步发展算起,后经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其间近400年有过8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和努力,终因内部封建主义势力过于强大和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阻挠,都未能走通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注:详见拙文《中国为什么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收入高放文集之二《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1998年版。)以致国家日益衰败、沉伦。可是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列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开始全面传播以来,只用了近30年时间就走上了社会主义大道,并且近五十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活生生的实践和现实验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振兴中国。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社会主义本来是既继承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成果,又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弊病,创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一种新型制度。如何把科学社会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在我国这样原来只有大约百分之十的现代工业的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能够超越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阶段而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前人从未遇到并解决好的新课题。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特定规律的认识总要经过反复实践的验证。因此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大道这五十年,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往直前的“一”字路,而是迂迴曲折、曲径通幽的“之”字路。这五十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大路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1949-1957年约8年,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已开始走向偏“左”,出现不少问题;第二,1957-1978年有21年多,推行比苏联更“左”的模式,虽然也有成就,但是遇到越来越大的挫折;第三,1978-1999年近21年,逐步纠正“左”的错误,独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形成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空前巨大成就,但是还存在不少老大难问题。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经验非常丰富,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既有成功的,又有失败的。值此喜迎建国五十大庆之际,我们要深情回顾,深沉思考,认真总结,扬清激浊,再接再厉,更创辉煌。本文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结合上,尽量多讲真话、实话、新话。 一、1949-1957年,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已开始偏向“左”,出现不少问题 苏联是第一个建成社会主义的大国,打败了法西斯后又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我们建国后苏联在贷款、物资、技术、管理、人才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援助。所以这个阶段我们不能不学苏联的经验,初学难免基本上照搬。当时全国流行的口号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国的明天。”但是我国在建国前已有2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经验,毛泽东很有创造性,不会完全照搬苏联经验,所以这个阶段又有自己的新创造,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方面。 总起来看,头八年我国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建立并且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实现了土地制度改革,镇压了反革命,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土改、镇反、抗美援朝当时称为三大运动),开展了“三反”运动(指在党政机关内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五反”运动(指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情报),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全面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了准备。 第二,从1953年到1956年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方面我国有很多新创造。例如在农业合作化中采取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多种形式,从中农中划分出下中农,把贫农下中农都作为依靠对象,富农也允许其参加合作社作为候补社员,监督劳动,不像当年苏联把富农作为敌人赶出集体农庄集中到边远地区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不采取苏联当年的排挤、没收政策,而是实行逐步赎买政策,从统购统销到公私合营,“四马分肥”,即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资本家所得约占盈余的四分之一,在1956年全行业合营之后,还发给他们年息百分之五的股息,共发10年。这些合情合理、逐步改造的方针政策很有特色,很有成效。 第三,1953-1957年实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项目组成的工业化建设,建立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大力发展了国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许多旧中国前所未有产业,如汽车、飞机、重型和精密机器、发电设备等等制造业都创建起来了。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使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普遍有了显著改善。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召开了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人民政府新领导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政治地位也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