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实践在中国

作 者:
赵曜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始。党在过渡时期制定了符合中国情况的总路线,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历史上这场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成为后来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在毛泽东领导下,我们党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出现过重大失误,遭受过重大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这不仅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始。半个世纪以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断前进。事实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成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独特的改造实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是近代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拯救民族的危亡,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曾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无论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还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所实行的“戊戌变法”,都没有成功。虽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曾试图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却都没有成功。实践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历史重任落在中国无产阶级身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各种各样的主义中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是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的历史选择。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这一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从此就有了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条件,中国由此进入了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曾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在旧中国,存在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因此,既存在着民主革命的条件,也具备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前提。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没收官僚资本后所建立的强大的国营经济,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加上有利的国际环境,所有这一切决定了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从五十年代初就可以立刻着手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中间不需要再经过一个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过渡时期的理论。但是,我国在解放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国解放后直接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我们不是从资本主义而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这种特殊的过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党中央和毛泽东在1953年提出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简称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它使建设和改造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们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这是对列宁的合作化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采取强力剥夺而实行和平赎买,采取了一系列逐步过渡和改造的措施,把对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将民族资产阶级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大创举。在总路线的指引下,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提前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一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这说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的。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我们在工作中出现了过急过快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的缺点,但这毕竟是第二位的,它同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历史上这场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艰辛的道路探索

      毛泽东历来主张独立探索,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但是,在建国初我们缺乏建设经验的情况下,他还是主张认真学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验。因此,我国的体制和政策,都有不少苏联模式的烙印。到五十年代中期,苏联自己揭开了盖子,我们在实践中也感到苏联某些经验并不好。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经过慎重思考,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这样提出问题,是完全正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