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 (2000)03—0055—06 一、探马赤军的族属 关于探马赤军的族属问题,蒙元史学界曾提出过不同的看法。其中,柯绍忞、护雅夫、贾敬颜、杨志玖和萩原淳平等中外史家都曾有过不同的论述。然而,对于界定探马赤军的族属来说,《元史·兵一》、《经世大典序录·军制》和《史集》中的记载是具有参考价值的首要依据,应当特别予以重视。在前两部史籍中,几乎完全一致地记载到:“若夫军士,则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有事则空营帐而去。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1] 上述史料表明: 1.探马赤军与蒙古军的来源不同。探马赤军是来自于非“皆国人”的所谓“诸部族”,即大蒙古国统治和征服的所有部族之人组成的混成军,而蒙古军则来自于“皆国人”,即清一色的大蒙古国平民组成的各部族军。 2.探马赤军与蒙古军是蒙元之初仅有的两支军队,它们与平定中原、征服金朝之后所建立起来的汉军等各种军队是有区别的。 3.探马赤军与蒙古军一样,都是游牧于草原之上的骑兵部队。 4.探马赤军最初与蒙古军一样,都是从蒙古各部族中通过签军抽调而来的,它们的军事编制单位完全相同。 对于探马赤军来自于“诸部族”的这一记载,杨志玖先生依照《史集》的说法,认为“探马赤军最初是从蒙古诸部族中,具体地说是从诸部族的千户和百户中抽调出一定的人数组成的军队。”[2] 萩原淳平先生则认为探马赤军是来自于隶属民的非“国人”的诸部族。 [3]但从护雅夫和扬志玖两位先生所列出的探马赤军部将表中[4], 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部将分别来自于兀良合、许兀慎、忙兀、斡鲁那台、斡帖格歹、珊竹台、弘吉剌、札剌亦儿、塔塔儿、克烈和汪古等部族。这些部族在元人陶宗仪的《辍耕录》中多被归为蒙古的诸部族。这就难怪《元史》和《元典章》中往往出现将探马赤军与蒙古军混为一谈的记载。至于像哈剌鲁、钦察、唐兀、阿速、康里、畏兀儿、回回、阿儿浑等在元代被称为色目人的诸部族在《元史》中也有被归“隶蒙古军籍”的,例如畏兀儿的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尚成吉思汗的“公主也立安敦,且得序于诸子”[5],因而被视为蒙古诸部族的组成部分。不管怎么说, 探马赤军将士的族属涉及到蒙古和色目人的诸部族,而不限于上述表中所列出的那些探马赤军将领所属的部族。由此可知,《元史·兵一》与《经世大典序录·军制》之中将探马赤军的族属界定为“诸部族”可以说是相当准确的。 二、探马赤军的组成 对于探马赤军组建于何时及其以何种方式组成的问题,蒙元史学界也提出过不同的看法。在此,我们分别来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就探马赤军组建的年代来看,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探马赤军组建于成吉思汗时代[6]; 另一种说法认为探马赤军组建于窝阔台汗时代[7]。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目前所能见到的主要史料。 《元史·兵二》:“国初,木华黎奉太祖命,收札剌儿、兀鲁、忙兀、纳海四投下,以按察儿、孛罗、笑乃
、不里海拔都儿、阔阔不花五人领探马赤军。既平金,随处镇守。”[8] 《元史·木华黎传》:“丁丑八月,诏封太师、国王、……分弘吉剌、亦乞烈思、兀鲁兀、忙兀等十军,及吾也而契丹、蕃、汉等军,并属麾下。……乃建行省于云、燕,以图中原。”[9] 《元史·太祖纪》中的记载与其基本一致,略去不录[10]。 《圣武亲征录》:“戊寅(1218),封木华黎为国王,率王孤部万骑,朱(按“朱”系“火”之误)失勒部千骑,兀鲁部四千骑,忙兀部将木哥汉札千骑,弘吉剌按赤那颜三千骑,亦乞剌部孛徒二千骑,札剌儿部及带孙等二千骑,同北京诸部乌叶儿元帅、秃花元帅所将汉兵及札剌儿部所将契丹兵,南伐金国。”[11]《史集》中的记载与其基本一致,也略去不录[12]。 《元史·阔阔不花传》:“岁庚寅(按“庚”系“戊”之误),太祖命太师木华黎伐金,分探马赤为五部,各置将一人,阔阔不花为五部前锋都元帅。所向莫能支。……(灭金之后)太宗命五部将分镇中原”。[13] 综合上述史料可以看出: 1.探马赤军是于“国初”,木华黎奉太祖诏命伐金之中,分探马赤为五部,各置将一人而组建的。 2.当南征金朝之初,即丁丑年(1217)并无探马赤军的称呼,这个称呼是在平金之初的那年,即戊寅年(1218)开始出现的。 3.木华黎以按察儿、笑乃
、阔阔不花等五人领五部探马赤军,他们是在平金以后,奉命“随处镇守”或“分镇中原”的。 4.那珂通世和贾敬颜先生将“朱”勘定为“失”是正确的;《元史·阔阔不花传》中有关“庚寅”系“戊寅”的勘误也是有根据的。对于前者,黄时鉴先生曾经给予过肯定;对于后者,杨志玖先生则作过说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