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化璀灿辉煌,校勘学亦空前繁兴,成就令人瞩目。笔者曾就北宋前三朝(即太祖、太宗、真宗)中央政府组织的校勘活动,撰文予以论述(注:见《宋初官方校勘述论》,载《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下同。)。本文即其续篇,所述为仁宗至北宋亡期间的官府校勘活动,所论则涵盖北宋九朝。 本文所述校勘活动的范围与前文相同,仍是朝廷中以校勘为主要目的的文献整理活动,且为皇帝明确下诏或下令进行的。因此诸如景祐修《集韵》、嘉祐编《谥法》等,其间虽确有校勘活动,然因其目的在修纂而非校勘,因此亦不予评述。 以往主要论及北宋官府校勘的论文有四篇(注:四篇为:陈红艳《北宋官府校勘古籍述论》,《津图学刊》1993年第2期;王晟《北宋时期的古籍整理》,《史学月刊》1983年第3期;肖鲁阳《北宋官书整理事业的特点》,《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张富祥《宋代校勘学的发展》,载《宋代文献学散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然全面勾勒出30次校勘概貌、并从学术风气与校勘的关系、军政大事与校勘的联系之角度考察者,本文尚属首次。 一 北宋中后期中央政府组织进行的校勘,共计为30次(注:文中校经书与第四次校史书实为一次,第五次校史书与第三次校子书实为一次,本文为撰写之便而分计之,故总次数为30次而非32次。)。为便于观察分析,仍依经、史、子、集之序述之。 仁宗朝以后对经书的校勘,见于史载者仅一次,且为与校史书同时进行的:“景祐二年九月,诏翰林学士张观等刊定《前汉书》、《孟子》,下国子监颁行。”(注:《麟台故事》(以下简称《麟台》。又本文中凡未特指为《四库》本《麟台》者,皆为上海涵芬楼影印《四部丛刊续编》本)卷二。其中“景祐二年”原文为“景祐一年”,据《玉海》(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版,下同)卷四三;《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精装版《四库全书》,前言为1987年8月。以下凡引自《四库全书》者,皆为此版本)卷一一七,景祐二年九月壬辰条改。) 《孟子》在真宗朝曾校勘过,本次校勘的过程则不得其详。校后即颁行。 此期史书之校,则有八次之多。 第一次为校《后汉书》中的志书:“乾兴元年十一月,判国子监孙奭言:‘刘昭《补注后汉志》三十卷……乞令校勘,雕印颁行。’从之。命本监直讲马龟符、王式、贾昌朝、黄鉴、张维翰、公孙觉、崇文院检讨王宗道为校勘,奭洎龙图阁直学士冯元详校。天圣二年,送本监镂版。”(注:《宋会要辑稿》崇儒(以下略作《崇儒》,中华书局1957年版,下同)四之五、四之六。其中刘昭《补注后汉志》原作《注补后汉志》,据《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下同)卷二○三《艺文志》改。) 《后汉志》仅三十卷,校勘却费时一年有余,参加者至少九人,且分校勘、详校两个步骤,可见其认真程度。 第二次为校《天和殿御览》:“仁宗尝谓辅臣曰:‘《天和殿御览》可命校定模本刊行之。’”(注:《玉海》卷五四。)《天和殿御览》是《册府元龟》之精华:“乾兴初……于《册府元龟》中掇其善美事,得其要者四十卷……名曰《天和殿御览》。”(注:《玉海》卷五四。)至“天圣二年五月甲寅,内出《天和殿御览》四十卷……下秘阁镂板。”(注:《玉海》卷五四。) 《册府元龟》本为类书,但“惟取六经、子、史,不录小说”(注:《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下同。),其原名为《历代君臣事迹》,显然偏重于史;此次摘录为《天和殿御览》,仁宗也将它视为史书:“朕听政之暇,于旧史无所不观,思考历代治乱事迹,以为鉴戒。”(注:《玉海》卷五四。)故本文亦将其归入史书。且《册府元龟》“引书近二千多种”(注:见刘乃和先生《〈册府元龟〉新探·序》,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因而此次“校定”当以他校为主,而非止简单的校对。本次校勘值得注意之处为校新纂之书。 第三次是校《南、北史》、《隋书》:“仁宗天圣二年六月,诏直史馆张观、集贤校理王质、晁宗悫、李淑、秘阁校理陈诂、馆阁校勘彭乘、国子监直讲公孙觉校勘《南、北史》、《隋书》,及令知制诰宋绶、龙图阁待制刘烨提举之……又奏国子监直讲黄鉴预其事。”(注:《崇儒》四之六。又见《麟台》卷二;《玉海》卷四三。)仅此处所载,参与者就已有十人之众。至“(天圣)三年十月,(《隋书》)版成。四年十二月,《南、北史》校毕以献。各赐器币有差”(注:《崇儒》四之六。又见《麟台》卷二;《玉海》卷四三。)。 北宋前三朝已校了正史中的前四史、《晋书》、《唐书》等,本次校勘,显为接续前代之作。其中《南、北史》后又复校之:“景祐元年四月丙辰,命宋祁等复校《南、北史》。”(注:《玉海》卷四三。) 第四次为校前四史与《晋书》:“(景祐元年)九月癸卯,诏选官校正《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注:《玉海》卷四三。)其中较为突出者是校《汉书》:“会秘书丞余靖进言:‘《前汉书》官本谬误,请行刊正。’诏靖及国子监王洙尽取秘阁古本对校,逾年乃上《汉书刊误》三十卷。”(注:《长编》卷一一七,景祐二年九月壬辰条。又见《麟台》卷二;《玉海》卷四三。)《宋史·艺文志》中亦明载:“余靖《汉书刊误》三十卷。”参加者还有:“详定官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郊。”(注:《麟台》卷二。又见《玉海》卷四三;《崇儒》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