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江汉平原“百里荒”考辨

作 者:
杨果 

作者简介:
杨果:武汉大学历史系;邮政编码:430072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今人在描述南宋前期江汉平原的地理面貌时,较常用的是“百里荒”一词,以此说明当时的江汉平原还相当落后,有些地段根本没有得到开发。如《两湖平原开发探源》认为:“两湖平原在元朝以前是荒湖芦荡多于农田,南宋初还有‘百里荒’之称,其间野兽成群,虎狼出没(注:参见《两湖平原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24页,第二章第二节“政区建置的政治、经济考察”。“两湖平原”指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因地处今湖北、湖南二省,故名。);《宋代农业地理》则用“百里荒”来概括当时的整个江汉平原(注:参见《宋代农业地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147页,第五章第一节“荆湖南北农业生产发展差异”。)。作为宋代江汉平原的地名,“百里荒”一词始见于南宋的两部长江游记——陆游的《入蜀记》和范成大的《吴船录》中。陆游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夏自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西行入蜀,赴夔州(治今四川奉节县)通判任。范成大于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任上应召返回苏州故里。二人都乘船东西向横贯江汉平原,在长江的汉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至监利(今湖北监利县)段,为避开巴陵(又作“岳阳”,今湖南岳阳市)附近江阔流急的危险,二人都选择了长江北面的汊流河道,即所谓“行于沌中”。沌之东口即汉阳西南的通济口(亦作“沌口”,今武汉市蔡甸区沌口镇即其他),西口在监利附近鲁家洑(注:鲁家洑即鲁洑江,一名太(大)马河,又作太(大)马长川。《嘉靖湖广图经志书》(以下简作“湖广图经”,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2月影印嘉靖元年刻本)卷6荆州府·山川·监利县“鲁洑江”条称:“在县东南三十里,即太马河,南通利江,北入沔汉,三国时鲁肃屯兵于此,故名。”天顺《大明一统志》卷62荆州府·山川“鲁洑江”条亦曰:“在监利县治东南,即太马河,南通荆江,北入汉沔。”),中经沌水和夏水。(注:沌中西段接近利监处的河流实为夏水,宋人常统称为“沌水”。夏水,《湖广图经》卷6荆府·山川·监利县“夏水”条称:“在县东南五(三?稿本不清)里,……首出于江,尾入于沔,亦谓之沱。”清时多称此河为长夏河,其东南段即鲁洑江(太马河)。《读史方舆纪要》(以下简作“方舆纪要”,上海书店缩印本)卷77湖广三·沔阳州“长夏河”条称:“州南四十里。……自监利县流入境,东为大马长川”。民国《湖北通志》(民国十年刊本)卷10舆地十·山川五“夏水”条亦云:“自监利县境鲁洑江,东北流入沔阳州境,名长夏河。”)

      正是在这两部游记有关沌水流域的描绘中,人们看到了“百里流”一词。

      《入蜀记》称:乾道六年“九月一日,始入沌。……过新潭,……自是遂无复居人,两岸皆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注:陆游:《入蜀记》(四部丛刊初编《渭南文集》本)卷5。)《吴船录》云:“(淳熙四年八月)丁丑,发石首,百七十里至鲁家洑。……自鲁家洑入沌。……庚辰,行过所谓百里荒者,皆湖泺茭芦,不复人迹,巨盗之所出没。”(注:范成大:《吴船录》(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下。)所谓“无复居人,两岸皆葭苇弥望”也好;所谓“皆湖泺茭芦,不复人迹”也罢,都说明“百里荒”确实是人踪罕见的荒凉之地。但是,“百里荒”究竟指哪块地区?这一地区的范围到底有多大?“百里荒”能否代表整个江汉平源,甚至是整个两湖平原?这是值得认真分梳的问题,搞清楚这一点,有助于对宋代江汉平原乃至整个南方地区经济开发的水平得出正确的结论。

      其实,借用《入蜀记》和《吴船录》的资料,就可以基本回答上述问题。

      下面不妨多用些篇幅来看看《入蜀记》和《吴船录》有关“百里荒”前后的全面记载。

      《入蜀记》卷5:

      (八月)三十日,黎明,离鄂州,便风挂帆,沿鹦鹉洲南行,……晚泊通济口,自此入沌。沌,读如篆,字书云:水名,在江夏。过九月,则沌涸不可行,必由巴陵至荆渚。

      九月一日,始入沌。实江中小夹也。过新潭,有龙祠,甚华洁。自是遂无复居人,两岸皆葭苇弥望,谓之百里荒。又无挽路,舟人以小舟引百丈,入夜才行四十五里,泊丛苇中。平时行舟,多于此遇盗。通济巡检持兵来,警逻不寐达旦。

      二日,……晡时,次下郡,始有二十余家,皆业渔钓,芦藩茅屋,宛有幽致,鱼尤不论钱。自此始复有挽路。登舟背望竟陵远山。泊白臼,有庄居数家,门外皆古柳侵云。

      三日,自入沌,食无菜,是日,始得菘及芦服,……过八叠洑口,皆有民居。晚泊归子保,亦有十余家,多桑柘榆柳。

      四日,平旦,始解舟,舟人云:“自此陂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卒多为所害。”……过纲步,有二十余家,在夕阳高柳中,短篱晒罾,小艇往来,正如画图所见。沌中之最佳处也。泊毕家池,地势爽垲,居民颇众,有一二家,虽茅荻结庐,而窗户整洁,藩篱坚壮,舍傍有果园甚盛,盖亦一聚之雄也。与诸子及二僧步登岸,游广福永固寺,阒然无一人。东偏白云轩前,橙方结实,虽小而极香,……毕家池,属复州玉沙县沧浪乡云。

      五日,泊紫湄。

      六日,过东场,并水皆茂竹高林,堤净如扫,鸡犬闲暇,凫鸭浮没,人往来林樾间,亦有临渡唤船者,使人怳然,如造异境。舟人云:皆村豪园庐也。泊鸡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