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H07[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003—5397(2000)03—0104—06 由侯精一教授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方言音库》(以下简称《音库》)已于1999年全部出齐,共收有一定代表性的地点方言40种。这是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主编和作者们向语言学界奉献的一份珍贵的厚礼。这部音档的建立,改变了我国汉语方言研究成果传统的出版形式,它标志着我国汉语方言研究的新进展。《音库》自1994年开始陆续出版以来,受到学术界的较大重视和普遍好评。我们为《音库》的研制与出版而欢呼,并向编者、作者和出版者表示敬意!下面讨论《音库》的意义、作用、特点以及有关的问题。 一 《音库》的研制与出版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汉语方言的分歧很大,差异程度超过了有些语言的区别,其复杂情况是世界上数千种语言中所少有的,以至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说清汉语到底有多少种方言。这固然与如何确定方言有关,但重要的还是汉语方言复杂难辨,大方言中套着许多小方言,小方言中套着更多的土语,真是方言众多,异彩纷呈。《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社,1987)A[,2] 说明书说明:“本图集把汉语方言分为下列十区”:即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客家话区。区下面再分102个片, 片底下还有众多的小片和更多的点。此外还有多种未划分的方言,如儋州话、乡话、韶州土语、湘南土语以及苗族中使用的多种汉语方言等。“片”的情况很不相同,有些片之间的一致性较大,通话没有太大困难,如官话区的一些片,平话区的2个片;有些片之间的差异却很大, 甚至“小片”及“点”之间的分歧都不小,如吴语、粤语的有些片就差别较大,闽语的片大多是不同的方言,连有些小片乃至点彼此也不能通话,或不大能通话,实际是低一些层次的土语。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汉语方言,过去方言学者有许多记录与描写, 留下了大批宝贵的书面资料。 近十几年来影响最大的是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部分,李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41种分地词典,以及近20年来陆续出版的上百种方言志。继这些著作之后,就是《音库》了,它以与前者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简明、扼要地记录和描写了最近一个时期汉语方言的基本面貌,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份科学可靠、方便好用的汉语方言历史资料,它的作用是以前重要著作所不能替代的。 其次,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汉语方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有些方言特点正在丢失,有的弱势方言和边界方言正处于逐渐消亡之中。就语音变化而言,总的趋势是简化,具体表现在:1.声调简化和淡化。这是最重要的变化,因为声调是汉语的重要特征,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简化主要分调类减少乃至淡化,入声减少乃至消失,连读变调简化虚化等几类,这是汉语许多方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调类减少的如上海话,1853年Edkins的《上海方言语法》里有8个声调,而现在上海老派基本保持6个声调,其中阴上一调不稳,而新派阴上干脆归入阴去,只剩下5个声调。 北方话地区有许多地方话只有3个声调,南方方言有的也只有3个声调,据张世方初步统计(1999),约有近200个点的方言是3个声调。其中有些地方话只有2 个声调,西北官话的河州话甚至有淡化声调、发展轻重音的现象。入声逐渐减少乃至消失,这也是许多汉语方言都发生的现象。如许多官话的入派三声。吴语南部方言入声演变的基本趋势是韵尾弱化、消失,调值拉长并入调值相近的舒声调。福建闽语入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塞音韵尾由北往南的逐渐消失和减少,即闽北区、闽中区无塞音韵尾,闽东区、莆仙区多数只有喉塞韵尾
组声母,现在也不分了。有些方言过去的浊音声母b、g、v 现在消失了。类似的情况还有好些,毋须一一列举。3.韵母的减少和韵尾的合并。除入声韵因入声调的简化乃至逐渐消失而减少以外,凡是韵母较多的方言,一般都趋于简化。如闽南方言区大田片的城关前路话,从闽南方言一般的七八十个韵母简化为36个韵母。地处闽东宁德的碗窑闽南方言岛,老派韵母有70个,而新派只有53个。老派鼻音韵尾有
b、d、g、v的消失,φ、θ的退化,等等,音位有所减少。至于基本词汇的变化,主要是:1.双音节、多音节词增多,这在闽语、粤语尤为明显。2.大量吸收普通话词汇。3.不断产生新词语。4.逐渐减少古词语。这些变化各方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语法方面的变化,普遍是:吸收普通话句式,改变或减少某些方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