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4.1;H043[文献标识码]A 报刊语言属政论语体,篇幅不大,长句多。长句,留学生一时难于把握,读起来很吃力,课文看不懂,近则影响进度和效果,远则影响“达标”(即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在报刊语言的各类课程中,长句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值得研究。 一、长句教学思索 报刊阅读课培养外国留学生阅读报刊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应在达到国家汉办制定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中“读”的标准是:“能够阅读生词不超过4%,无关键性新语法点,内容较为复杂的文章, 速度不低于135字/分,理解准确率为80%以上,即能读懂其主要内容。”[1](P63)这个标准就是长句教学思索的依据。 1.长句是目的语和母语在语言符号排列、组合、切分差异上的关节点;长句也是报刊阅读的拦路虎。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弄清数量较多的长句结构,才能理解课文,吸取文化营养,扩大视野,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语言的使用能力。 2.对外汉语的长句教学,必须多方综合治理。“树立大学科观念,是拓宽和深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必由之路。”[2](《序》PV) 3.长句是语用中的问题,同短句相对。报刊语言中多用长句,是为了追求周密、严谨、精确、细致的修辞效果。一般认为,复成分多、结构复杂比较长的单句和复句是长句,本文重在长的单句。这样又有单句和复句划界问题,谈长句教学,不打算在这个学术问题上纠缠,但又回避不了,遇到这类问题摆出实例,在比较中有所取舍。 4.谈长句离不开语法,必须明确是报刊语言中的语法问题,不是语法课。有些问题不求一次性解决,“采取循环往复、加强重现螺旋式提高的原则”[3](P193)注意同其它课程的配合, 在一定阶段使学生对长句有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5.例句取于教材,便于分析,次序先后不拘。为了便于接受和节省时间,析句时,一般不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而又以其理论为基础。用“提取中心、简化图解”的方式。宁粗勿细,切分的块大一点儿,以弄通句义为主。长句的教学当强调语义分析。 6.长句教学一定要结合课文,把长句当做理解课文的切入口,为深入理解课文,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语言使用能力服务。教学中,应有先有后、有详有略,选择那些典型的、有一定难度的进行分析,并以此推动长句教学。 7.积极启发,让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口又动手,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引导学生逐渐排除母语的干扰,共同总结长句的规律(不限于语法),要求能分析长句的一般结构,为准确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二、长句教学方略 报刊语言教学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和新闻学以及留学生的情况等。不同年级的报刊语言课协同教学,分阶段,逐步提高。其间,不完全是知识的习得、方法的介绍,更重要的是促其内化,通过“化长句的繁难为简易”的语言技能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上述种种,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法问题,所以用“长句教学方略”来表述。按这个想法,二年级的《报刊语言教程》中的长句做如下处理。 1.长句中的时、地、人、事 例①昨天清晨,在京工作、学习的三千多名外国人早早地就赶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参加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托福越考越热.北京青年报,1998—01—12) 例②5月12日零点17 分我们新研制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东方红三号”顺利于升空.北京青年报,1997—05—13) 报刊语言特点之一,注重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情,要说明这些问题,句子就长了。而这类句子常在句首,具有开宗明义的效果。要求学生指出句中的时、地、人、事,至于都是什么成分,不要求一次到位全面落实。这类句子带有一定程式性但不是定式,表达方式并不完全相同,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句中的连动结构,可临时舍弃。 2.特殊成分——同位语 同位语多,是报刊语言的特点之一,也是形成长句的原因之一。 例③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中国政府的邀情,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将于3月31日至4月1 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安南将访华.人民日报,1998—03—27) 例④女王的丈夫菲利浦亲王、朱镕基的夫人劳安、外交部长唐家璇、中国驻英大使马振岗会见时在座。(朱镕基总理抵英进行正式访问.人民日报,1998—04—01)报刊语言常用同位语交代某人的识务、身份,这是国际惯例,也是一种礼貌。结合句中的时、地、人、事巩固已知,同时扩展思路。 例⑤在苏比克机扬,江主席受到菲总统府礼宾司长裴诺和苏比克管理署主席戈登的迎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人民日报,1996—11—26) 长句也不是越长越好,应由交际目的和语境来决定同位语的全称或简称。上文已提过的用简称,否则用全称。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微变的表达方式。 3.复杂的定语和状语 例⑥40岁以上的人记忆犹新的“二白(稀饭、馒头)一黄(窝头)一黑(咸菜)”式的早餐,在不少地方已逐步被牛奶、面包、糕点、火腿等取代。(城乡居民饮食变化大.人民日报,199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