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0)06—0047—0050 众所周知,我国的语言对比研究,特别是汉语和外语的对比研究自70年代后期起步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 90年代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如何?有哪些重要的进展和不足?本文试图通过一系列统计数字并结合对部分成果的评介来对上述问题作一简要的回答。 一、学术成果数量成倍增长 这可从论文和论著两个方面来说明。先看论文。 我们对90—98年发表在国内各类学术期刊上涉及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的论文作了较为精确的统计,结果是英汉对比研究论文数量最多,达494篇(内含语言比较理论和综述、书评),俄汉对比论文为155篇,日汉对比论文128篇,分别占第二、第三位。 此外我们还收集到汉法对比论文14篇,汉德和汉朝对比论文各9篇, 涉及汉西和汉阿(拉伯)对比论文各2篇,汉斯(瓦希里)、汉柬、汉泰、汉罗各1篇,总数为817篇,平均每年90.1篇。而80年代(80—89年), 根据我们对相应学术刊物的统计,涉及英汉对比(含汉英理论方法的对比)论文为199 篇,汉俄对比的论文48篇,汉日对比论文75篇,汉语和其他外语对比论文78篇,总数为400篇,平均每年40篇。 如果我们对以上两组数字做一比较的话,就可以看到,90年代发表论文的总数比80年代翻了一番还多,每年平均发表论文的数量则比80年代年平均量多1.25倍。就几种发表论文较多的语种看,英汉对比论文总量增加了147%,俄汉对比论文的数量急增了223%,日汉对比论文增加了61%。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们在此提供的数字仅限于在国内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未包括此时期发表在论文集、专集中的一批论文以及刊载在各类学术论丛等书籍中的文章,在国外发表的也未计算在内。因此如果把上述各类论文都统计在一起,再加上99年度发表的论文,那整个90年代我国学者撰写的汉语与外语比较研究的论文总数很可能超过一千篇。 下面看一下90年代出版论著的情况。根据我们的统计,这一时期(90—99年)我国学者撰写或编撰的涉及对比语言学的著作共出版了35种(包括专著和论文集两大类)。 而80年代,我国学者仅出版了10种汉外语言对比的著作,其中国内出版9本,国外出版1本。 90年代,专著出版的数量较前十年有了明显的增加(注:因篇幅所限,专著的书名在此不予列出——编者注。),其中论述对比语言学理论的1本,英汉对比的专著18种。俄汉语言对比的专著3本,汉日对比专著2本,汉西对比研究1本。除专著外,90年代还出版了汉外语言对比的论文集10种。而80年代,未见汉外语言比较论文集问世。 除了已正式出版的25种专著和10本论文集之外,尚有一批专著正在出版之中,张会森教授主编的俄汉对比系列著作,任学良教授主编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系列丛书等。此外,还有一些已出版的语言学著作,虽未以“对比”或“比较”冠名,但在书中有大量汉外对比的内容,这也应该作为我国汉外对比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如胡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994),张学曾的《俄语应用语音学纲要》(1990)等。 二、研究领域有了新的拓展 综观90年代的学术成果,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语言对比研究的领域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拓展。一些在80年代刚刚涉足的研究领域在90年代得到了认真的重视,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对比研究的领域。为方便叙述,我们主要举英汉对比的成果为例。 通过对两个时期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总体情况的定量分析,我们发现下列领域的变化最为明显。 1.语用比较 80年代,这一领域的汉英对比几乎是空白,仅有何自然等撰写的两篇论文,但到了90年代语用对比(含跨文化交际)的文章多达40篇,其中有:《合作原则及文化差异的英汉对比试析》(刘英凯,1991),《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王得杏,1990),《话语语用结构对比刍议》(许余龙,1991),《语用学与英汉局部会话结构之比较》(唐燕萍,1997),《语法歧义和语用模糊对比研究》(俞东明,1997),《礼貌准则与语用失误:英汉语用失误现象比较研究》(曹春春,1998)等有深度的论文及有关称呼、称谓、礼貌用语等数量众多汉英对比的文章。专著《英汉问候语告别语对比研究》也是语用对比的重要成果。 2.以社会语言学为取向的英汉对比 这一类对比论文1990年后大批见于国内学术期刊。论文主要涉及两个专题,一是关于汉英语言中性别差异的研究,这方面的论文有《中英文中性别歧视浅议》(任艳萍,1996),《试论英汉语言的性歧视》(严新生,1998),《中西文化中的女性称呼评析》(陈海涛,1998)。另一专题论述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禁忌语的异同,如《汉英委婉词的异同及其构成方式》(曹合建,1991),《英汉禁忌语及其文化异同考》(蔡建平,1992),《关于汉英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对比》(邓杏华, 1996),《中英当代流行委婉语的文化比较》(吴松初,1996),《英汉委婉语的表现手段与构成原则》(张立玉,王红卫,1998)等。 3.语篇对比 据我们了解,80年代仅有个别学者涉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如钱瑗教授1983年发表的论文《英汉篇章中某些照应手段的对比》。到了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期,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的统计资料表明,90—98年,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英汉语篇对比的论文多达12篇。在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文中,《汉英部分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左岩,1991),《连接推理与世界知识: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实验研究》(索玉柱,1996),《试论文化与语篇模式相互作用性:英汉语篇对比研究》(李汉文, 1996),《及物性效应对推理的制约作用:英汉语篇的实验研究之二》(索玉柱,1997),《英汉语篇研究中对比话语的价值取向》(李战子,1998)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