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敦煌语词校释研究专著四种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方一新(1957—),男,浙江临海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近七、八年来,敦煌语词校释方面较有影响的四种专著问世,这四种专著是:新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敦煌文书校读研究》、《敦煌变文校注》。本文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之上,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1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425(2000)02—0031—06

      1899(一说1900)年的一天,在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一个不起眼的洞窟里,意外地发现了数万卷的汉字及其他文字写卷,震惊了整个世界!从那时到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有关敦煌文献的研究也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师兄蒋冀骋先生曾撰“80年代以来中国的敦煌语言文字研究述评”一文,对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敦煌语言文字研究作了很好的总结。兹不揣寡陋,试对蒋文未及的近七、八年间的敦煌词语校释方面有代表性的四种专著略作评介,其他著作暂不涉及。受学识和见闻所限,拙评难免有挂一漏万,褒贬失当之处,统请方家批评诲正。

      一、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新三版(增补定本)

      蒋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继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之后,在近代汉语研究领域竖起的又一座丰碑。在敦煌文献语言文字研究方面,《通释》可谓开风气之先。《通释》从1959年3月初版,到1997年10 月出版了第六版(新三版、增补定本),前后历时近四十年,凡出六版,总印数近两万册,影响极其深远。此书曾先后荣获第二届吴玉章奖金一等奖、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可谓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本次增订,黄征先生总其事,在篇后有一个“说明”:“此下增订内容全据蒋师云从先生生前在《通释》第四次增订本的自存本上所作的亲笔笺补而辑录。……增订内容都放在书后。”即从第611到第652页,凡213条。

      增订的内容包括订误、探理、广义、溯源、补证。举述如下。

      订误如:《释称谓》有“乘”条,释为“第一人称代词,和‘我’相同”。《六版增订》:“或说‘乘’是‘我’字之误。按我字草书与乘字形略相似,或说似可通,但无确据,姑录其说于此。”(611 页)谨按:本条所据立义的三例“乘”甲卷(伯三○七九)皆作“我”字草书,乙卷(北京光字九四号,《变文集》作为原卷)误辨为“乘”字,《变文集》从之;本条据此释“乘”为“我”,已经受到学者的批评。盖受当时研究条件所限,无足深究。《释名物》有“露柱”条,释为“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蒋冀骋不同意这条解释,他认为“‘露柱’是‘显露的柱子’的意思。《五灯会元》中‘露柱’一词共出现七十五次,皆不指‘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六版增订》在本条后面称引蒋冀骋的意见,实际上就是订正了原说。(617 页)《释事为》有“分减”条,陈治文、张涌泉校“分”为“钱”,《六版增订》引其说,认为“陈、张说是,变文字义当据改。”(625 页)《释虚字》有“欲似”条,释为:“就是似,‘欲’是语助词,没有意义。”《六版增订》:“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谓‘欲’有似义,‘欲似’二字同义连文,谓‘欲’字无义者非是。其说是,当从之。”(651页)

      探理如:《释称谓》有“朝庭 朝廷”条,释为“朋友”。作者在讨论词义来源时说:“‘朝廷’本指处所,而用来指同朝的朋友,这和古人称同乡人为‘乡里’,现代语里称‘街坊’、‘邻居’是同样的道理,都是词义的转移。本来指同朝的朋友,后来索性连同朝廷的这个条件也取消了,就用来指一般的朋友,……这又是词义的扩大。”《六版增订》把这段话改为:“《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后唐纪四,明宗天成元年:‘契丹主闻庄宗为乱兵所害,恸哭曰:我朝定儿也。吾方欲救之,以渤海未下不果往,致吾儿及此!哭不已。虏言朝定,犹华言朋友也。’朝庭、朝廷就是朝定,来源于契丹语。”(614 页)这样改后,对“朝庭”、“朝廷”当朋友讲的来源较之原说根据充分,较为可信。

      广义如:《释称谓》有“阿郎 郎”条,释为“主人”。《六版增订》:“主人也称为郎君。《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六,韦有柔条引《广异记》:‘建安县令韦有柔,家奴执辔,年二十馀,病死。有柔门客善持咒者,忽梦其奴云:我不幸而死,尚欠郎君四十五千,地下所由令更作畜生以偿债。’卷四百三十七,姚甲条引《广异记》:‘附子忽谓主云:郎君家本北人,今窜南荒,流离万里。’”(613页)另外, 在“郎君”条下,原版曾提到“‘郎君’也有用来称主人的,但不多见”,仅举唐人录任蕃《梦游录》一例,《六版增订》则补充了《朝野佥载》、《太平广记》等三例,(614页)使读者知道,中古以来称呼主人, 除了“阿郎”、“郎”外,还可以以“郎君”称之。 《释事为》有“占相瞻相 占”条,义为相面。《六版增订》补充说:“又称‘声色’、‘气色’”,各举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一例,(629 页)使读者了解到“声色”、“气色”的另一种含义,丰富了相面的古代异称。

      溯源如:《释称谓》“阿郎 郎”条变文之外,举《因话录》、《大唐世说新语》、《景德传灯录》、《北史》等例。《六版增订》:“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篇:‘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小字镇恶,年十七八,未被举,而童隶已呼为镇恶郎。’又伤逝篇:‘郗嘉宾丧,左右白郗公:郎丧。’”(612页)提前了本条词义产生的年代。 在《释事为》“趁趂”条下,新版补举马总《意林》卷三引刘向《新序》“欲使追车趁马”一例,指出:“则汉代已以趁为追赶。”使得此条的溯源又进了一步。(620页)《释虚字》“或若……忽”条, 义为假使,倘若。作者已经徵引了《神异经》、《三国志注》、《后汉书》、《世说新语》等六朝用例。《六版增订》又引《淮南子》原道:“夫举天下万物,蛂蛲贞虫,蠕动蛂作,皆知其所喜憎利害者,何也?以其性之在焉而不离也。忽去之,则骨肉无伦矣。”指出:“‘忽去之’的忽也是假若的意思。这似可说是用忽作若解的最早用例。”(638 页)也有探流,如:《释情貌》“生产”条释为:“即‘生狞’,狠悍不驯的意思。”变文而外,举了唐诗和宋人笔记。《六版增订》补说:“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八十四回:‘生狞头角怒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生狞’一词到明代还存留。”(634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