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艳惠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石毓智 斯坦福大学

原文出处:
当代语言学

内容提要:

类型学研究表明,量词系统和复数标记的分布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前者可以影响到后者能否附着在名词上。现代汉语通常只允许“-们”这个复数标记出现于定词位置而非名词位置,就是受到量词系统的影响。如果没有量词,复数标记通常都可以附着在名词上。英语就是一个例子。如果这种量词、复数标记互相影响的观察是对的,在量词系统还没真正稳当建立的早期汉语里,应该可以找到附着在名词上的复数标记。本文着重于“们”这个复数标记的发展。“们”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到量词系统建立的制约。它在十世纪到十五世纪之间,具有向一般名词复数标记发展的趋势。但是这一发展趋势受到另外一个重要语法事件——量词系统稳当建立——的制约。结果,“们”的发展逐渐规则化,退化掉了一些十五世纪之前已经发展出来的语法特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引言

      每一种语言都有数的观念。最常见的一种是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它们常以形态加以区分。 比如英语的名词book 表复数时加词尾- s:twobooks(两本书)。汉语没有相应的复数标记,不管是多少书, 都是同一形式“书”。不同于英语的另外一点是,现代汉语里数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必须用量词来连接,比如“两本书”。也就是说,现代汉语的名词数量观念不是用单复数表示,而是用量词表示。

      单复数标记和量词标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一些语言学家根据采用哪种标记系统来确定一种语言的类型。比如,Chierchia (1996,1997)详细讨论了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得出结论:使用量词系统的语言一般不会有复数标记。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考察的结果显示,一种语言不同时兼有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表面上看来,汉语是属于使用量词系统的语言,没有复数标记。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汉语是既有量词系统,又有一个复数标记“们”。“们”主要是用于代词之后表示复数的,但是也可以用于普通名词之后,比如“老师们”。 这种在普通名词之后的用法, 有不少学者认为是集合量的标记(collective marker,参阅Chao 1968:Norman 1988;Iljic 1994 , 1998)。李艳惠(Li 1998)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证明集合量标记的说法无法解释“们”的许多句法特点,而且也不能说明采用量词系统的汉语与采用复数标记的语言例如英语之间的本质区别。她从形式上提出另外一种分析方法,“们”不仅仅是一个表示集合量的标记,它还是一个在名词短语里的“定词”位置上实现的复数标记,典型的名词短语结构为:[定+[数+[量+[名]]]](注:这些术语的对应英语说法分别为:“定”-determiner,“数”-number,“量” -classifier,“名”-noun。)复数标记是在“数”的节点下衍生的(generated),根据中心语位移限制原则(Head Movement Constraint,Travis 1984),因为介于数词和名词之间的量词会限制名词直接与数词结合,复数标记只能在“定词”位置上与名词结合。这与没有量词系统的语言的情况不同,比如英语,它们的典型结构为:[定+[数+[名词]]]。在这种结构中,数词与名词紧邻,两者因而可以结合而不违反中心语位移限制原则。这种借助名词短语结构的不同来解释不同语法的复数标记的差异的分析法,可以解释以下一些语法现象以及“们”的句法行为:

      a.英语没有量词系统,它的普通名词可以有复数形态标记。

      b.汉语具有量词系统,它的复数标记只能与位于“定词”位置上的名词结合。

      c.“定词”位置上的成分主要包括代词和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可以从自身原来的位置移到“定词”位置,而变成有定名词。这种位移必须遵循中心语位移限制原则,该原则排除了具有数量成分的名词短语内的名词位移的可能性。

      上述分析又可以用来解释以下事实:

      a.“们”可以跟在代词、人名和一些普通名词之后,比如“他们”、“小强们”、“孩子们”。

      b.代词或人名加“们”的短语之后可以再跟上一个数量短语,但其前则不允许加任何数量成分。例如:

      (1)我对他们三个(孩子)很好。

       *我对三个他们很好。

      c.可是当一个名词带上“们”后,其前和其后都不允许数量短语出现。

      (2)*我对孩子们三个很好。

      *我对三个孩子们很好。

      d.普通名词加“们”一定是表示“有定”的。

      (3)我想去看孩子们。

      总而言之,汉语作为一种具有量词系统的语言,是有复数标记的,只不过它的复数标记受到其特有的名词短语结构的影响,因而带上一些不同于已经为人们所认识的复数使用现象。这种分析对量词系统和复数标记的关系作出形式上的解释:一种语言如果不使用量词,就有可能存在复数标记(注:Saggart (1993)和Peyraube (1998 )提到上古汉语没有量词,有趣的是这时的汉语可能有个复数标记:-r-中缀。 如果真有这个复数中缀存在的话,它可以说明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之间的制约关系。)。如果一种语言的名词计数一定要用量词,其复数标记就不会出现在名词位置,只能出现在定词位置。名词复数标记与量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也反映在汉语的发展史上,这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汉语最早的量词例子始见于一世纪左右的文献中(参见王力1958),在此之前汉语的数量表达是没有量词的,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量词也不是必须的。现代汉语中的数词和名词之间必须有量词的语法现象形成于十五世纪左右。复数“们”的引进是十至十一世纪之间的事(注:编者按: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汉语实际上是文献中的汉语,不包括当时现实生活中的活的话语。在当时,书面语记录的不是口语,两者之间的距离是相当大的。)。这里边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在“们”出现的时候,根据李、石(1998a)的统计, 汉语半数以上的数量表达式是没有量词的。从理论上讲,“们”应该出现在这些没有量词的“数+名”短语之后,即承认量词和复数之间的不相容性。可是历史上出现的不是这种情形。其原因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