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乞大》四种版本从句句尾助词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泰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00015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老乞大》不同时代的四种版本,对其中的从句句尾助词进行了动态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这种助词的根本功能是表示语气停顿,假设语气也是通过停顿来表达的。文中首次利用了在韩国发现的古本《老乞大》,在资料上突破了以往主要依据《谚解》本的局限。通过对比研究,勾勒了元、明、清三代这类助词的词汇兴替面貌,除了“呵、时、么、呢”之外,又发现了与“的话”相当的语气助词“的”,这为进一步考察“的话”的来源和正确认识现代汉语中一些尚未解释的句中助词“的”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视点。文中所归纳的元明本与清代本在句型上的变化,说明了汉语与阿尔泰语接触时所受到的影响。本文还具体解释了“时”的语法化过程。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字号:

       一

      1.1《老乞大》、《朴通事》是旧时高丽、 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书,其原作者和成书年代均不详。朝鲜《世宗实录》世宗五年(即明永乐21年,1423年)六月壬申条:“礼曹据司译院牒呈启:‘《老乞大》、《朴通事》、《前后汉》、《直解小学》等书,缘无板本,读者传写诵习,请令铸字所印出。’从之。”据此,知这两部书早已编定,被读者传习,只是没有印成书本。印成书是在世宗五年到十六年间(1423—1434年)。后来,随着时代和语言的变迁,两书曾被多次修改,朝鲜《李朝实录》成宗十一年(1480)记载:“此乃元朝时语也。与今华语顿异,多有未解处。即以时语改数节,皆可解读。请令能汉语者尽改之。……选能汉语者删改《老乞大》、《朴通事》。”这是官方拟选人进行首次修改的记录。为便于学习,十六世纪前半叶,由朝鲜著名语言学家崔世珍为两书作了谚解。谚解本现传有《翻译老乞大 朴通事》和《老乞大 朴通事谚解》,是现今有关研究者们利用的主要资料。本文是笔者对《老乞大》所作的系列研究之一。《老乞大》有不同时代的多种版本,从其众多本子所反映的语言特点来看,主要有四种版本:1.最近发现的古本《老乞大》,一般推定是元代编写的,具体年代不详,为韩国一私人收藏者所藏刊本。以下简称《古本》;(注:我有幸通过韩国一位大学教授得到古本《老乞大》的影印件。全书共40页(80面),字迹清晰。封面无书名,也无序、跋、刊记之类,但首页第一行有“老乞大”三个字,末页最后有“老乞大终”四字。据悉,此书不久将在韩国出版。韩国有关学者曾就此书的发现开过研讨会,推测此书编写于元代。)2.《老乞大谚解》,约刊行于1670年前后,内容跟成书于1507-1517年的《翻译老乞大》相同,(注:《翻译老乞大》与《老乞大谚解》内容相同,用字不同有以下几处(前为《翻译老乞大》,后为《老乞大谚解》):包彈~駁彈,取(妇)~娶,爺孃~爺娘,頭疋~頭匹,貨物~貨要(“要”为错字),消乏~消之(“之”为错字),~欒,緜~緜,竄~窜,甆~瓷,青羅曳撒~青羅衣撒。总的看来,前者比后者从古,错误要少,但考虑到一般研究者不易得到前者,故选用《谚解》本。)只有少数几处用字不同,多存元本之旧,一般认为反映了元末明初的语言,以下简称《谚解》本;3.《老乞大新释》,刊行于1761年,以下简称《新释》本;4.《重刊老乞大》,刊行于1795年,以下简称《重刊》本。后两本均刊于清代乾隆年间,相差34年。这四种版本大体反映了自元朝至正年代经明初至清朝中叶的汉语语言特点,对这四种版本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动态地观察元、明、清三代北方汉语的面貌,从变化中窥见现代汉语发展的历程。由于条件的限制,迄今为止的研究多侧重于谚解本,鲜见有论及新释本和重刊本的,至于古本,由于尚未披布于世,知之者甚少。《朴通事谚解》后附《单字解》“时”字条下提到“古本”用字的特点:“时,犹则也。古本用呵字,今本皆易用时字或用便字。”这个记载跟今天看到的古本《老乞大》甚相符合;从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来看,也跟元代可靠的白话文献相一致,很可能它就是《单字解》里提到的“古本”。笔者近年对这四种本子的语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研究,本文是就从句句尾助词所作的专题研究。

      1.2从句句尾助词是指位于复句中的从句句尾的语气助词, 如现代汉语的“呢”、“嘛”、“的话”等。由于这类助词主要出现在假设复句中,所以,很多人都把他们看作是假设语气词,但这样笼统地说是不够全面的。据艾皓德(1991)考察,谚解本的从句句尾助词“时”除了用于假设复句之外,还用于推断复句(既……时,……)、让步复句(便……时,……)、转折复句(虽然……时,……),有时它还用在句子的主语之后,相当于主题语的标记,还能用在紧缩复句之中等等。我们认为,这类助词的本质是表示停顿,它的语法功能是表明上句话意思没有完,还有下句;换言之,它的功能在于表示句子的独立性很低,从属性很高。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云:“时为语气间歇之用,犹呵或啊也。”张氏不说“时”为假设语气词,而说用于语气间歇,抓住了此词语法功能的本质,更有概括性,是很高明的。当然,不可否认,这类语气词确实又大都用在假设复句之中,如果把让步复句也归入广义的假设句(让步复句实际表示一种假设性的让步),那么这类助词中用作假设语气词的比例就更高。鉴于这一事实,也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拟将这类助词用X代指,并把它分为两类:A、表示假设语气;B、 不表假设语气(单纯表停顿);另把出现在紧缩句中的归为C类。 下面根据这种分类介绍《老乞大》四种版本中此类助词的变化情况。

      二

      《老乞大》四本中从句句尾助词X成分的使用情况各异, 古本跟其他三本的差别较大,《新释》本和《重刊》本前后只相差34年,基本相同。本节介绍各本X成分的使用情况。

      2.1《古本》使用“时”与“呵”,“时”共出现139次,“呵”共出现93次。有与假设义、让步义连词配合使用的,也有不用连词而单独使用的;假设义连词除用“若”外,还有金元时期的特殊假设连词“怕”和“不争”。(注:“怕”,张相释作“犹云如其也,倘也。”宋元时习用。“不争”,张氏释作“犹云如其也,当真也。”元时俗语。)

      2.1.1时

      A 若……时(怕……时、不争……时) 便……时

      (1)若背不过时,教当直学生背起,打三下。(1b7;a 表示正面,b表示背面,前为页数,后为行数。下同)

      (2)若是似往年好收时,休道恁两三个人, 便是十数个客人也都与茶饭吃。(15b5)

      (3)怕你不信时,别个店里试商量去。(5b10)

      (4)不争将去时,连其余的马都染的坏了。(25a9)

      (5)主人家迭不得时,咱每伴当里头教一个自爨肉。(6b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