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语言中的意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意义与形式相对应,它们是语言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任何意义都要靠一定的形式来表达,任何形式都会表达一定的意义。语法单位属于语言中的形式方面,它是有层次性的,一般把语法单位分为词、结构(或称词组)、句子等等。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意义也是有层次性的,词有词的意义、结构有结构的意义、句子有句子的意义,也就是词义、结构义、句式义。关于句式义,语法学界做过相当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比如把字句具有处置义,兼语句具有使令义,动补句具有致使义,双宾语句具有给予义,等等。我们这里主要谈词义和结构义,并对在词典释义中如何处理结构义做一番探讨。 1.词义和结构义 1.1词义的分离和结构义的提取。结构义是结构本身表示的意义,(注:本文的结构主要是指词和词的组合(词组),为了便于讨论有时也指语素和语素的组合(复合词)。尽管词组和复合词是不同的语法单位,但二者的结构关系是基本一致的。所以结构义不仅能够说明词和词组合后产生的意义,同样也能够说明语素和语素组合后产生的意义。)是因词和词组合而产生的,那么怎样从词的组合中提取出结构义呢?词义是词本身具有的意义,词义(尤其是多义词的词义)往往也是在词和词的组合中才能显示出来,那么怎么从词的组合中分离出词义呢?先请看下面四组例子: (1)铁拳头=坚硬的拳头|木头脑袋=愚笨的脑袋|黄金地段=宝贵的地段|钢铁战士=坚强的战士 (2)铁柜子=用铁做成的柜子|木头桌子=用木头做成的桌子|黄金首饰=用黄金做成的首饰|钢种锅=用钢种做成的锅 (3)夯地=(用夯)砸地|犁田=(用犁)耕田|罗面=(用罗)筛面|网鱼=(用网)捕鱼 (4)繁荣经济=使经济繁荣|端正态度=使态度端正|开阔眼界=使眼界开阔|丰富了知识=使知识丰富了 先比较第(1)(2)两组,它们都是偏正结构,等式的左边和等式的右边语义是基本相等的。其中第一例中的“铁”本来都是名物词,表示一种金属。但是由于处于定语位置上,它们的语义或多或少地会发生一些变化。第(1)组中的“铁”表示“坚硬”的意思,第(2)组中的“铁”表面上似乎也可以说是表示“用铁做成的”意思。那么它们是不是都属于结构义呢?我们凭语感能够确定第(1)组的是词义,第(2)组的“用…做成的”是结构义,问题是怎么证明这种语感。 孤立地只看一个例子,很难说明哪个是词义,哪个是结构义,我们必须看同一类结构的一组例子。一般说来,一个结构所表达的整体意义总是大于各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也就是说不能由各组成成分的意义简单地推导出整个结构的意义。比如,“酱油瓶子”和“塑料瓶子”都是“名+名”,但“酱油瓶子”表示的意思是“装酱油用的瓶子”,而“塑料瓶子”表示的意思是“用塑料做成的瓶子”。人们在理解这样的结构时,往往需要把“大于”部分加进去才能理解整个结构的意义。也就是说,1+1≠2,而是1+1>2。这“大于”的部分肯定不是词义本身带来的,而是由这个结构、或者说是由词和词的组合产生的。(参看吕叔湘1980:46-47)这“大于”部分就是我们要提取的结构义。但是结构义不仅是“大于”部分,而且必须是一组同类结构中的相同部分。因为结构义是语法意义,是类意义,它必须是从一组同类结构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意义。结构义好比一根“筋”可以抽出来。换句话说,结构义就是整个结构的意义比各组成成分多出的部分,即用整个结构的意义减去各组成成分所得到的意义。 请看第(1)(2)两组,用第(2)组等式的右边减去等式的左边就得到了“大于而且相同”的部分:用…做成的。这就是这类偏正结构的结构义。而用第(1)组等式的右边减去等式的左边得不到“大于而且相同”的部分。得到的是:铁=坚硬、木头=愚笨、黄金=宝贵、钢铁=坚强。那么“坚硬、愚笨、宝贵、坚强”只能分别是“铁、木头、黄金、钢铁”的词义,(注:“铁”表示“坚硬”的意思,是由比喻形成的:铁拳头≈像铁那样坚硬的拳头。但是“像铁那样”既不能算词义,也不能算结构义,它只是说明了“坚硬”是“铁”的比喻义。)不是结构义。 再看第(3)(4)两组,等式的左边和等式的右边语义也是基本相等的,它们都是动宾结构。第(3)组中的“夯、犁、罗、网”是由名词转变来的动词,第(4)组中的“繁荣、端正、开阔、丰富”是由形容词转变来的动词,它们都是由于带上了宾语使它们的词性和语义发生了改变。用第(4)组的右边减去左边能够得到“大于而且相同”的部分“使”,因而“使”就是被提取出的第(4)组动宾结构的结构义。用第(3)组等式的右边减去左边却得不到“大于而且相同”的部分,而得到的是:夯=(用夯)砸、犁=(用犁)耕、罗=(用罗)筛、网=(用网)捕。“夯、犁、罗、网”和“砸、耕、筛、捕”都是有凭动词,所不同的是“砸”等所凭借的工具不是具体的,而“夯”等所凭借的工具是具体的。因此,第(3)组等式右边的“用+工具”不是语义的核心部分,可以忽略不计。(注:如果把“用+工具”计算在内,用第(3)组等式右边减去左边时,右边的“夯”与左边的“夯”不能抵消,因为二者的词汇意义和词性都不相同。相减后得到的是:夯=用夯砸。那么“用夯砸”就是“夯”的词义。)那么“砸、耕、筛、捕”只能分别是“夯、犁、罗、网”的词义,不是结构义。 我们用上述方法可以说明什么属于词义,什么属于结构义,并从最小的结构中提取出具体的结构义。词义是词本身表示的意义,尽管有时某一词义也需在结构中才能显示出来,那只是因结构选择、确定词义,或者因结构使词义发生了变化。比如“铁”表示“坚硬”的意思就属于后一种情况。结构义是由词和词的组合带来的,它表示的往往是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比如“用…做成的”表示的就是材料与制品的关系。结构义有抽象和具体之分,比如“窗帘布”和“布窗帘”,它们的抽象结构义都是“名[,1]修饰名[,2]”,它们的具体结构义却分别是“做(窗帘)用的(布)”和“用(布)做成的(窗帘)”。结构都具有结构义,但有的结构只有比较抽象的结构义,没有具体的结构义(比如“铁拳头、夯地”),比较抽象的结构义提取起来也比较麻烦,仅仅用“加减法”是难以提取出来的。(注:这只是我们目前很不成熟的看法,是不是有的结构真的只有抽象结构义而没有具体结构义,以及抽象结构义的提取,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尽管如此,道理是一贯的,结构义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都应该是“大于而且相同”的部分。不过比较抽象的结构义与词典释义的关系不大,在词典释义中有时会误把具体的结构义当作词义来处理(详后),而一般不大可能把比较抽象的结构义处理成词义。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具体的结构义,对比较抽象的结构义没有做详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