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儿童汉字认知的实验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傅金芝,女,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 符明弘,女,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2

原文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本研究借助色词测验,探讨基诺族、布朗族及当地汉族6-12岁儿童的汉字认知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知觉汉字具有直接性和自动化的特点;(2)民族儿童认知汉字的直接性和自动化程度明显滞后,小学低年级民族儿童汉字认知存在着明显的音形义不同步现象;(3)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交流和在儿童头脑中建立母、汉语沟通机制是促进民族儿童汉字认知的重要途径。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5 期

字号:

      [文章编号] 1000-5110(1999)06-0064-05

      1、引言

      STROOP色词测验是斯特鲁(Stroop)1935年为研究视觉信息与词义信息相互干扰时,词意对知觉影响的心理测验。在其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应用STROOP色词测验及其变式的研究涉及到实验心理、认知心理、临床心理、发展心理多个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注:凌文辁、滨治世编著:《心理测验法》,科学出版社,1988,10。)1991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用STROOP色词测验对中国儿童汉字进行了探索,揭示了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学习与分化是随年龄的升高而逐渐趋于成熟的,儿童对词意的知觉具有直接性和自动化等规律(注:焦书兰、纪桂萍:“儿童对词义的直接知觉:中国儿童发展的STROOP效应”,《心理科学》,1991,5。),这个实验是针对母语为汉语、学习的是汉字的儿童进行的,那么母语为非汉语,而在就学时又必须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某些少数民族儿童,他们对汉字音、形、义的学习又是怎样的呢?汉字词在其认知中是否也具有直接性和自动化的特征呢?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文必须注意哪些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借助STROOP色词测验基本模式,并加以扩展,结合实地观测,设计了该实验。

      2、 实验方法

      2.1被试:被试来源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基诺山乡基诺族、布朗山乡的布朗族及当地汉族6-12岁的儿童。按被试年龄分为6、8、10、12岁四个组,每组被试30名(每种民族10名,男女各半),在年龄、民族确定后随机取样。

      2.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三张面积为20cm×10cm的卡片:A卡片为黑字卡,A卡上按12×5排列着60个黑色汉字,分别是红、绿、黄、蓝、黑,每个字出现12次,随机排列,字体直径约为0.8cm;B卡为色点卡,色点直径0.8cm,颜色及排列同上;C卡为色词卡,C卡上是60个带色的单字词,字同A卡,但每个字用与其意义不一致的其它四种颜色书写,每个字出现12次,每种颜色也出现12次,随机排列。

      2.3实验程序:6岁组儿童尚未学习汉字,故只呈现B卡让其分别用母语和汉语认说颜色(颜色命名)。8、10、12岁组的儿童,均向其呈现A、B、C三种卡片,对于A卡,要求用汉语尽快读出字音;对于B卡,要求分别用母语和汉语对色点进行颜色命名;对于C卡,要求用汉语分别对字的颜色进行命名和读出色字的发音。每呈现一张卡片,要求被试将60个字一气认读,休息5分钟再呈现另一张卡片,每个被试均按A、B、C顺序呈现卡片。主试用秒表记录认读每一张卡片的时间,并在记录纸上记下被试的错误情况。

      除了实验外,主试还要与被试交谈,听课,访问教师,获取一些定性材料。

      3、结果与分析

      3.1 6-12岁基诺、布朗和汉族儿童STROOP色词测验结果。

      STROOP测验存在速度与正确性权衡问题,故采用双因变量(操作时间、错误率),测验结果见表1所示:

      

      从表1可见:在认读黑字时(A卡),所有参测儿童的操作时间和错误率都较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操作时间还有减少的趋势;对色点进行颜色命名(认读B卡),存在着年龄差异和民族差异,使用母语和汉语对颜色命名的正确性和速度也存在差异。例如:6-12岁的布朗族儿童,使用母语的操作时间和错误率均优于使用汉语,母语在其认知活动中仍占据优势地位,而基诺族儿童在高小阶段已经达到双语等同的状况;对于认读色词(C卡),在要求儿童不顾及词义而仅对书写该词的颜色进行反应时,其操作时间和错误率均大于对该字读音的反应,这表明在对该字进行颜色命名时,字词的义、形、音也同时呈现在儿童的脑海里,对颜色命名起一定的干扰作用。但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儿童,字词的义、形、音对字的颜色命名的干扰程度不一样,汉族儿童受词义形音的干扰最大,基诺族次之,布朗族儿童所受的干扰最小。年龄越小的民族儿童在进行颜色命名时,受字词义形音的干扰越小。在要求儿童不顾及字的颜色而只读出字音时,所有儿童的操作时间和错误率都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书写该字的颜色对认读字词的影响没有字的义形音对字颜色命名的影响大。

      3.2 6-12岁基诺、布朗族儿童用母、汉语认读B卡(颜色命名)和用汉语认读A卡、B卡(读黑字与读色点)的差异比较

      为了能进一步探讨民族学生使用母语和汉语认知的差异,对两个民族的儿童用母、汉语进行颜色命名的结果进行T检验;为了能进一步探讨民族儿童对汉字义形音掌握的同步程度,对用汉语读黑字和用汉语给色点命名的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见,同是给色点命名,民族儿童使用母语的操作时间和错误率都比使用汉语时低。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儿童中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母语与汉语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从表2中还可看出,同是使用汉语,但在读黑字和用汉语给色点命名的操作时间上存在着相当显著的差异。这些现象表明在小学就读的低年级民族儿童,双语的使用尚未达到同步程度,他们虽然能准确地根据汉字的形读出其音,但对该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太清楚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与该汉字相联系的具体事物应发什么音。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用民族儿童色词测验结果与当地汉族儿童的测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