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字词典鱼类词条补正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海霞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 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辞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本文对《汉语大字典》(以下简作《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以下简作《大词典》)鱼类条目的解说进行补充和正误。

      ,《大字典》:“,鱼名。《广韵·马韵》:‘,鱼名。’又海虾。《正字通·鱼部》:‘,此即海虾名水马者。俗作。’”

      按,将“”释为两物,误。即今天的海马,俗又叫水马,鱼类。体被环状骨板,头部似马,大腹长尾。长约10厘米。《广韵》释“”为鱼名,《正字通》释海虾,均未错。这要从文化角度来理解。古代中国人把水生动物都叫做鱼。《说文》:“鱼,水虫也。”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鱼乃水畜。”虾在各种雅书和本草里,都入鱼类。不但如此,鲸、鳄、蛙(坐鱼)、虾、蟹、鲍鱼等都视为“鱼”。《本草纲目·鳞部·鱼类》“海马”下引陈藏器:“海马出南海,形如马,长五六寸,虾类也。”因海马体包骨环,似虾的外骨骼,故古人以为虾类。实则海马是真正的鱼,虾却属节肢动物。

      ,《大字典》此条分为两个义项:①父鱼,引《山海经》“其状如鲋而彘身”和《异苑》“诸鱼欲产,鱼则以头冲其腹”语。②鳡鱼。两个义项都读xiàn。《大词典》同条分义项同上, 但第一个义项注音xiàn,第二个义项说同“鳡”, 并引李时珍《本草纲目》“音绀”。

      按,父鱼即鳡鱼。、鳡异读,本自《广韵》的户韽切和古念切,《广韵》均释“鱼名”,未别义。动物名在《广韵》中有异读的现象很普遍,因为《广韵》本非记录一个音系,是诸多方音的杂糅。父的“父”字(男子美称,读上声),就如马膏郎(马鲛鱼)的“郎”、偷油婆(蟑螂)的“婆”之类一样,属拟人命名。《山海经·北山经》:“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鱼,南人云,鱼之欲产子者,须此鱼以头触其腹而产,俗呼为生母鱼。”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鳡鱼,(别名)鱼,音绀;黄颊鱼。时珍曰:鳡,敢也。也,食而无厌也。健而难取,吞啗同类,力敢而物者也……鳡生江湖中,体似(今)而腹平,头似鲩(草鱼)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异苑》云:诸鱼欲产,辄以头冲其腹,世谓之众鱼生母。”鳡,今鲤科凶猛鱼类,头尖口大,颊黄,体长而圆,长可达1米左右,追捕鱼类迅疾果敢。 《山海经》所说“状如鲋鱼”,鲋鱼即鲫鱼,鲤科典型鱼类,故以之相比附。“彘身”,身似猪,言鳡的躯体圆壮。“食之已呕”,有止呕功效。《本草纲目》:“鳡,主治:食之已呕,暖中益胃。”生活在黄河北部支流“留水”中,亦符合今天鳡的分布:除高原之外的南北水系。清李元《蠕范》卷八《物名》说父“有毛如彘”,非《山海经》原文,是后人凭想当然所加。《山海经》的比方常只取某一个小的侧面相似,使后人难以理解。如猫头鹰爪子称“人手”,大头龟喙部钩曲称“鸟首”,状飞鱼为“鱼身鸟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