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

作 者:

作者简介:
仲哲明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邮编:100010

原文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内容提要: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渐形成的一门教育技术学科。它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以达到优化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将导致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至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不仅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理论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原则,而且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网络系统可以为语言教学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有望解决传统教学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开创对外汉语教学全新的局面。因此,我们必须把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项跨世纪的任务,认真加以落实。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一是研制、开发对外汉语教学软件精品,一是大力培训教师。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信息社会的要求与教育信息化趋势

      正当时间老人从20世纪迈向21世纪的时候,人类社会也将面临又一次大飞跃——第三次大飞跃,即向信息社会的飞跃。近几十年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而且广泛渗透、支持、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它们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现在信息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原有社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改变社会生产组织和管理体制,改变人们的劳动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经济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革命因素,必将促使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其他各个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必将促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解放,为人类带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大丰富与发展。

      信息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及时获得与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不仅流量越来越大,而且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可说是“瞬息万变”。面对信息知识如此快速的变换更新,如何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就成为每一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谁能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快最好地获得并利用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占领优势,取得胜利,反之就失败。所以,信息社会是竞争更为激烈的社会。这种竞争可以表现为经济的竞争,军事实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其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次优秀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是基础。信息社会的发展呼唤教育信息化。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全面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造就大批具有正确选择、收集信息,分析、综合、判断信息,加工、处理、创造信息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亦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当前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对教育的巨大影响和作用,纷纷调整教育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新的教改方案,普遍把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列入培养目标;开设信息教育课程;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培训;并且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例如,美国克林顿总统上任伊始就宣告:“为了将信息时代的威力带进我们的全部学校,要求到2000年使每间教室和图书馆连通因特网(internet),确保每个儿童能够用上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给所有教师以培训,要求他们能够像使用黑板那样自如地使用计算机;并且增加高质量教育内容的享用。”据1996年统计,美国中学微机配置已达到平均9人一台,小学平均11人一台。约65%的中小学校实现了联网,连通因特网的教室占14%。美国还宣布,到2000年教室和图书馆连通因特网的比率要达到100%。欧盟国家,据1996年资料,中学微机平均12人一台,程度最高的是苏格兰,平均6人一台。英国政府确定1998年是英国的“网络年”,计划在4年内让每一所学校都拥有上网的设备,并且训练教师使用因特网。德国教育科技部和电信部计划,到2000年将有10000所学校实现联网。法国教育部1998年初提出“将法国社会带入21世纪”计划,目标是使法国所有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全部实现计算机化。丹麦提出,到2000年将实现全部中小学联网。芬兰教育部1995年就提出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到2000年全部学校和教育机构实现联网。亚洲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也显示出强劲势头。日本文部省1998年3月统计,校平均拥有计算机台数为:小学10.4台,初中28.1台,高中71.1台。校平均拥有教育软件种类为:小学29种,初中57种,高中31种。文部省计划,到2002年所有初中、高中全部入网,到2003年,所有小学都入网。新加坡政府制定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规划》提出,到2002年学生应有30%的课程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学校所有学习领域都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学生与计算机的比率应达到2:1,教师与所提供的笔记本计算机的比率应达到1:1。香港从1997年起就拨款为所有官立和津贴学校提供计算机,1998年起特区政府又拨款26亿元,为全港每所小学配齐100台计算机,并更新中学现有的计算机和有关器材。香港大学要求98级新生每人有一台笔记本计算机,学生个人出资三分之一。台湾拟从1997年7月到2002年6月投*

      入60亿新台币用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上列举的材料大都是1996、1997年的不完全统计,最近两三年里必定又有新的发展。材料反映的主要是中小学的情况,大学教育信息化程度肯定要大大高于中小学。由此可见,当前信息化不仅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在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也开始把教育信息化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教育信息化起步虽然较发达国家迟一些,起点低一些,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中国教育部根据《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已把教育信息化列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加速实施。1994年10所高等学校只用了一年时间就独立自主地建成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含国家级网络中心1个,地区网络中心8个,并实现了国际联网。27个省(市)网节点正在建设。现在入网单位达500个,入网主机30万台,用户达70万户。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规模。据统计,现在已经建有计算机房的中小学校达7万所,约占中小学总数的10%,装备各类计算机近100万台。按照《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规定,预计到2002年,计算机设备达到最低配备台数(高中25台以上,初中20台以上,小学15台以上)的中小学总数将达到15万所左右,其中大中城市、县(市)、农村的高中、初中、小学的达标学校数将分别达到如下比例:

      

      现在师范院校绝大多数都开设了计算机公共必修课,76%左右的高等师范院校建立了计算机系或专业。

      上面我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看起来很琐碎、很枯燥的数字,目的在于提出一个问题:在21世纪的前夜,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大趋势,我们这些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该怎样规划、怎样设计21世纪的汉语教学?是继续按照传统教育模式,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或者最多再加上一些图表、画片什么的,周而复始地在课堂上进行枯燥乏味的传授知识的表演呢,还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信息化的步伐,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向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冲击,踏出一条汉语教学的新路子?

      二 现代教育技术在汉语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