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云路 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 310028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复音节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趋势。许多学者探讨过复音词的分类问题。比如王力先生曾经指出:“汉语复音词的构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连绵词;(二)词根加词头、词尾;(三)仂语的凝固化。”(注:王力《汉语史稿》第三章“语法的发展”中第四十节“构词法的发展”,见《王力文集》第九卷第453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所谓词根加词头、词尾(也称前缀、后缀),又称为附加式复音词,是复音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的位置,数量应当不少。然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这类词语似乎并不多,主要有“复”、“如”、“然”、“若”、“焉”、“尔”、“阿”、“子”、“头”、“儿”、“有”等,且多限于名词、形容词和少量副词。笔者从汉魏六朝诗歌语汇中发现,不但名词、形容词及副词有词根与词缀结合的附加式双音词,动词中同样存在此种构词方式;附加式双音词很有规律,分布广泛,是汉语词汇双音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试分类说明。

      一 附加式副词

      附加式副词在中古诗歌中十分常见,如有与后附加成分“复”结合的双音词(无复、非复、岂复、为复、行复、安复、还复、且复、当复、亦复、况复等);有与“可”结合的双音词(愿可、幸可、应可、自可、聊可、久可、尤可、时可、难可、诚可、真可、良可等);有与“当”结合的双音词(唯当、终当、行当、定当、长当、还当、比当、要当、且当、宁当、甫当、但当、今当、会当、奈当、得当、方当等);有与“自”结合的双音词(空自、本自、诚自、定自、聊自、真自、会自、尤自、徒自、长自、行自、恒自、良自、终自、幸自等)。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用例,我们举几类容易被人忽略的词语。

      (1)~应

      《梁诗》卷二十四鲍泉《秋日》:“旅情恒自苦,秋夜渐应长。”《北周诗》卷四庾信《赋得荷》:“秋衣行欲制,风盖渐应欹。”其中“渐应”是什么构词方式?“应”字起什么作用?试看以下例证:

      《梁诗》卷三江淹《铜爵妓》:“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又《寄丘三公》:“菊秀空应夺,兰芳几时坚。长恐握手毕,黯如光绝天。”

      《北周诗》卷六释亡名《五苦·死苦》:“池台既已没,坟垅向应空。”

      《宋诗》卷七鲍照《拟行路难》:“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梁诗》卷二十五梁元帝萧绎《细草》:“漫生虽欲遍,人迹会应开。”

      《梁诗》卷二十七戴暠《咏欲眠》“拂枕熏红帊,回灯复解衣。傍边知夜永,不唤定应归。”

      唐诗中有同样的例证。李白《永王东巡歌》:“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李白《寄远》:“自知未应还,离君经三春。”

      杜甫《雨不绝》:“舞石旋应将数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李贺《嘲雪》:“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孟郊《看花》:“芍药谁为婿,人人不敢来。唯应待诗老,日日殷勤开。”

      统观以上诸例,可知“渐应”为附加式副词,即“渐”,“应”只凑足音节而已。“唯应”即唯有,“已应”即已经,“始应”即始、方,“未应”即未,“会应”即会、终究,“向应”即向、渐渐。馀例类推,“应”为后附加成分。

      (2)~已

      六朝诗中多见“一已”一词。《晋诗》卷十七陶渊明《拟挽歌辞》:“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齐诗》卷一随郡王萧子隆《经刘墓下》:“山门一已绝,长夜缅难终。”《梁诗》卷一梁武帝萧衍《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清宵一已曙,藐尔泛长洲。”《隋诗》卷十释慧净《英才言聚赋得升天行》:“颓龄一已驻,方验大椿树。”“一已”是什么意思?即“一”,是一时或一旦之义,“已”足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与“一已”结构相同的词语有许多。最常见的有“日已”。《汉诗》卷十二《古诗·李陵录别诗》:“双凫相背飞,相远日已长。”《宋诗》卷二谢灵运《读书斋》:“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日已”犹“日”,谓渐渐,“已”不表义,有人释“日已”为“一天天已经”,把“已”看作有实义的副词,是一种误解。“日”在六朝诗歌中多作渐渐解,并与其同义词对应出现。《宋诗》卷七鲍照《代蒿里行》:“年代稍推远,怀抱日幽沦。”此以“稍”与“日”对文。《齐诗》卷四谢朓《和别沈右率诸君诗》:“重树日芬蒀,芳洲转如积。”“日”与“转”均为渐渐义。“日”还多与“行”、“向”等同义词相对应,表示渐渐之义,例略。

      除了“一已”、“日已”以外,同类双音节副词还有很多,如“稍已”、“甫已”、“行已”、“纷已”、“定已”、“既已”、“俄已”、“渐已”、“良已”、“忽已”等。这些双音节副词皆由单音节副词语素与后缀“已”构成,“已”的主要作用是凑足音节。这种构词方式在唐诗中沿用不替。如孟郊《感怀》:“常恐今已没,须臾还复生。”“今已”犹今天,现在。

      (3)~云

      《宋诗》卷三谢灵运《入东道路》:“心胸既云披,意得咸在斯。”又卷七鲍照《松柏篇》:“祖葬既云及,圹隧亦已开。”“既云”就是“既”,“云”不表义。同类的副词有许多。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