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儿化音的发生与发展

——兼与李思敬先生商榷

作 者:

作者简介:
季永海 通信地址:100081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

原文出处:
民族语文

内容提要:

汉语儿化音的发生时代,历来存在着分歧,最为流行的观点是明代说。本文以元杂剧中的唱词和说白为主要材料,并证以元代其他著作,论证元代已有儿化音,反驳了明代说。论文在研究了宋代诸宫调和话本小说中的语言以及辽金元明清资料中的对音后得出结论:儿化音发生于宋代。儿化音的发生,既有汉语的来源,又有外来的影响。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语言与汉语的互相影响,也是产生儿化音的原因。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关于儿化音发生的研究始自本世纪30年代,60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不少文章,但始终意见分歧。主要有四种意见,即辽金说(南宋说)、元代说、明代说和清初说。李思敬先生在《汉语“儿”

      

      音史研究》一书中,(注:商务印书馆,1986年。)持明代说,影响较大。李先生用的是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现代诗歌押韵和金元时代诗歌押韵的异同,考求其音值的异同,并以《中原音韵》支思部中的韵母作为“参照音”,由近代材料向古代材料推演,证明

      

      与参照音不押韵,从而得出辽金时代儿系字的音值是

      

      的结论。接着作者用韵脚、对音、儿词尾的安排联系起来考察,断定儿系列字

      

      音值产生于明代初期,到《金瓶梅》时代儿化音已经成熟。作者否认元曲中儿化音的存在,因为“违反了语音现象的普遍性这个原则”,是明代人“修改”的。不难看出,由于李先生没有从语言实际出发,其推测和结论不能令人信服。其实只要对元杂剧及其他材料进行细致的研究,是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

      一 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1.如何看待《中原音韵》一书?《中原音韵》是当时为制作词曲的音韵之书,只反映作曲押韵的规则,不仅不能反映当时的口语音,连元杂剧中的说白和曲中的“儿”字的音值也反映不了,以此来判断当时儿系列字的音值必然不可靠。将儿系列字儿、尔、二等归入支思部是对的,押韵就该如此。但不押韵时呢?作者没有任何交待。

      2.如何看待现代诗歌押韵与金元时代诗歌押韵?元曲虽然在节奏、用字等方面比较自由,但它属作家文学范畴,是“拟古作品”,又有严格要求的一面,要求“构牵声律”,“严守韵书”,不能把它划入民间文学范畴的“民间歌曲”或“俗曲”,“二者的情形绝对不同”,(注:罗常培《北京俗曲百种摘韵》,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不能混为一谈。李文认为《金瓶梅》是儿化音成熟期的代表作,但为什么不看看书中曲牌的押韵呢?这里的押韵与元曲完全一样。因此,作者在第三章中所规定的材料的三个条件就没有意义了。

      3.参照音

      

      参照音是从韵书中推演出来的,又经过与《元曲选》和《元曲选外编》的对比,从而证明金元时代的儿系列字的音值在音感上与参照音有极大的和谐性。不难看出,这个“极大的和谐性”仍然是在讲押韵讲韵脚,没有接触当时的语言实际,不能代表元杂剧中说白和曲中的儿系列字的音值。

      4.儿化音发生发展时期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认为《金瓶梅》时代儿化音已经成熟,因此在第五章中只谈“儿化音存在的充分条件”,而没有涉及儿化音发生发展阶段的特点。就语言的发展来说,一个语音的产生,不仅需要内外部条件,而且初期也是不平衡的,是渐变的,很可能是由点到面的。以成熟期儿化音来衡量儿化音发生发展时期的特点,显然是不科学的。

      5.韵脚、对音和儿词尾。第三章中,作者对韵脚、对音、儿词尾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三种材料必须联系起来看,作总体性分析,可以看出当时(明代)的儿音值必然已经是

      了。历史语言学的比较方法,对材料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韵脚、对音、儿词尾在儿化音成熟时期或许可以联系起来、互相印证,作总体性分析。但当儿化音刚刚形成和发展时期,将三者联系起来是困难的。对音不是韵脚,儿词尾也不是韵脚,因为韵脚的押韵是很严格的,不能说明元杂剧中的“儿”字作词尾时不是儿化音。

      二 元代已有儿化音

      第五章中,李文以《金瓶梅》中的儿字为例,谈了儿化音存在的条件。作者认为,一个音的产生和存在要有一定的条件,把考察儿化音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归结为考察形成条件的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也就找到了儿化音。然后归纳了儿化音存在的四个充分条件。

      下面我们用李先生的四条标准,看看元代语言中有没有儿化音存在的条件。用的材料是《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上下册,徐沁居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第一版)。全书收元杂剧30种,其中14种仅有元刊本,16种元、明本都有。作者在《校订说明》中已讲清,有明本的,只参照作了校勘,并无改动。足见这30种元杂剧的的确确是元刊本。30种元杂剧中,每种都有“儿”字出现,韵脚有,说白和曲中也有。为了方便,这里不注剧目,只标页数(下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