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刍议

作 者:

作者简介:
曹世敏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93级研究生

原文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收稿日期:1994-11-21

      一、什么是现代德育

      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自然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这是无可争议的。虽然德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作为该学科的核心概念德育应有新的研究视角,但德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始终如一。

      现代教育是什么可作三种不同理解,一是从现代教育的专用术语说起,那就是由杜威代表的现代教育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之分而来;二是按时代特征划分,把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对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被称为现代教育;第三,现代教育即培养现代人的教育。与之相应,现代德育也可作以上三种不同的划分。

      任何分类都是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寻求规律,为现实服务。当前,现代化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和世界性的潮流。我国也不例外,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选取现代德育就是培育现代人的德育的依据。现代人是相对于传统人而言的,与之相应,现代德育相对于传统德育而言。因此,现代德育的内在意义即如何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德育工作,继承发扬传统德育的优秀传统,吸收西方德育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促进人类和社会进步。

      从严格意义上说,现代德育与德育现代化是有区别的。德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现代德育是这一过程的结果。一个是动态的,一个是静态的,本质上是一致的,对德育现代化动态的考察必须在现代德育的静态上把握。现代德育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阶段性的,是一个随着德育现代化进程深入不断更新的体系。因此,我们对现代德育的理解不必拘泥于德育现代化指向的最终目标。

      二、现代德育的特征

      现代德育的特征是什么,这必须要从现代德育的内在意义上去寻找。胡厚福在《关于现代德育特点问题探讨》①一文里对现代德育的特征进行探讨,这是把现代德育确立在与古代德育的相对取向上作出的。我们所持的现代德育观是确立在现代社会的取向上,大致有如下一些特征。

      1.现代化要求现代德育培养人的现代观念。

      现代化代表着人类进步,德育功能是促进人类的进步,因此德育与现代化是统一的。同时,德育只有追寻本身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是以科技知识为基底,以工业社会为归趋的社会变迁过程,具有工业化、科技化、世俗化,普遍的成就取向,高度的功能专业化特征。”②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多争议,但从两个方面考察现代化的标志却是共识,即现代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及经济发展水平;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对现代化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亨廷顿说:“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从心理的层面讲,现代化涉及到价值观念、态度和期望方面的根本性转变”。③对人的现代化观念,是众说纷纭的,伊克勒思和史密斯概括了十二种特征:④(1)勇于履行新的尝试;(2)对社会变化具有思想准备;(3)善于倾听多方面意见而不唯我独尊;(4)能动地获取情况,事实和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观点和意见;(5)立足于当今和未来而不是过去;(6)具有能改造自己周围世界的信念;(7)无论对待公共事业还是个人生活,均有一个长期计划的观念;(8)对周围世界持信任态度,并相信他人及组织能履行其责任和义务;(9)高度尊重科学知识和技术,并将其作为领取社会报酬的基础;(10)高度尊重教育和学业,并具有获取高的学业和专业成就的抱负;(11)尊重他人优点;(12)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和逻辑。

      这是对现代观念的一种概括。现代德育的任务要有意识地培养人的这些现代观念,以促进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推动技术和经济向现代化发展,这对我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属于外推型。所谓外推型是与内生型相对而言的。社会学家认为现代化过程有两种类型,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是社会内部逐渐发展的结果,社会各个因素的变化包括人们的观念都同时生长起来,我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大炮轰开中国大门开始的,传统的观念和现代的观念发生了尖锐的对立,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消除这种对立,培养现代观念,德育是主要承担者。

      当然,强调后者并不是观念决定物质,而是说现代观念的形成对落后国家特别是我国现代化起“催化”作用,更好地吸收先进的技术、价值、道德观念,加快现代化进程。日本的现代化就是一个典型的经验,有人说日本文化是一种“变异体”文化,善于立足自己基础,学习国外最先进的成果,迎头赶上。因此,德育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2.我国现代社会是现代化的起点,要求现代德育面临价值多元的实际,正确导向。

      德育是有阶级性的,这不仅要求我们按阶级分析的观点考察德育发展史,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在德育建设时正视我国目前的社会政治、经济现状。

      德育是培养人的德性,价值观是德育的核心,我国目前价值观呈多元趋势,这是一定政治、经济条件使然。

      我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个体经济、合作经济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多种形式经济格局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处于不同经济结构中的人就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和价值追求,即使处在同一个结构中的人,由于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思想觉悟等因素不同,他们也具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和追求,形成多种多样的价值观。

      面对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德育工作,一方面注意德育目标的层次性。新时期德育基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即具有爱国爱民、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品质的公民,这一层次与法律是一致的,维护了法律原则,就达到了起码道德。在此基础上第二层次是培养模范公民,应具备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献身精神。四有新人属于这一层次。由此,德育工作可以有高层次的目标导向,但不能以此要求每一个人,否则,德育工作便流于形式主义,收不到实效,甚至适得其反。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旧价值观冲突激烈,德育要培养学生适应冲突、处理冲突的品质能力,不是单方面传授品质知识。

相关文章: